一亿有多大?——例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谢文兵
[导读]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于问题、注重综合”的要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调动已有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

湖北省监利市新沟镇杨林关小学   谢文兵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于问题、注重综合”的要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调动已有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打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发展数学思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理念,结合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学习完“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之后,我设计了“一亿有多大”这一综合应用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体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实录:
        片断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一亿是个很大的数,想象一下一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让我们去探究一下吧。(揭示课题板书: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片断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闭上眼睛,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操作验证,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不是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师: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生: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生: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片段三: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把生分两组进行测量。
        让第一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让第二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师: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段四:直观感受
        (1)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3圈。
        (2)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00粒米约重2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通过课堂的适度延伸,能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教学反思:
        一、问题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引擎。
        课堂上,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认识和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研究素材,“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交流碰撞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途径。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相互启发,彼此思维发生碰撞。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再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本课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孩子们惊叹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大约可节约13亿粒米,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00粒米约重2克),13亿粒米又够4000人吃1天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当我们从1到一亿逐层推想,得出一串串惊人的数据,孩子们惊讶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数学研究的快乐中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