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劳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张德秀
[导读]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学生潜能意识开发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在实验实践和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做文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维理念的优化,创新教学的机制和模式,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德秀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学生潜能意识开发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在实验实践和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做文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维理念的优化,创新教学的机制和模式,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劳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11-01

        一、强化“示范操作——模仿”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
        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某一方面技术教授中,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进行技术的示范操作,没有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那么这样的教学往往就会停留于理论层面,说教空洞,学生难以实现技术要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基本工具的使用”“照明电路的安装”等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操作——模仿”教学模式,借助自身的示范操作与学生的练习模仿,强化学生对劳动技巧、技能的全面掌握。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的同时,对其中的技术要点进行讲解,着眼于让全体学生更好地进行模仿和对照,教师可以借助电教设备以慢镜头、特写镜头的形式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录制,再辅之以必要的讲解旁白,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放映,之后让学生对照模仿操作,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的少讲和学生的多动,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实现了学生双手的解放,赋予了学生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将全部的材料和实践工具准备好,也可以动员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准备,要规范、正确地进行操作动作和程序的实施,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与观察,强化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培养。比如,在进行在电路板上利用电烙铁进行电子元器件焊接的教学中,教师 可以借助小刀对元器件管脚上的氧化层进行轻轻刮除,能够借助电烙铁开展浸锡、焊接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认真观察,形成深刻印象,并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进行尝试和探索。如果教师未能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让学生感觉到手忙脚乱,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能丧失,掌握的技术要领可能一知半解,还可能导致假焊、虚焊等文体的发生,给人身安全带来风险。示范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以慢的、细化的动作将其中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模仿、理解和记忆。课堂示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U字形”“圆形”进行列队,如果借助录像进行技术动作的播放,那么要运用特写镜头和慢镜头等进行技术难点的呈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模仿与观察。
        二、强化“设计——制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当前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一个人能力、素质高低的评价指标,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固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更为关键的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创新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过程中,应当从权威、书本、常规中走出来,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强化同实践的紧密结合,认真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将自身的新方法、新设计、新思路、新途径、新观点、新思想提出来的学习实践活动。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设计——制作”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其中,这也是创新学习的重要体现,强化学生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设计——制作”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简单的产品或模型进行设计制作,往往在手工工艺制作等教学内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进行电子小产品的制作等电子制作中以及在教具制作的基本工具使用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方案设计出来,包括设计的思想、图纸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用、制作的流程与步骤、产品的最终用途等,之后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议、讨论,并进行确定。可以先让学生将设计的方案提交给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讨论,并对原有方案进行补充与完善,再由教师进行审定。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与操作,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强化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和学习创造热情的激发。最后,在完成制作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科技小论文或经验总结的撰写,让学生对各自的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从而实现学生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能够带动和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够助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电化——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
        “电化——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录像、电视、幻灯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劳动技术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教学,并借助实物、布景、模型等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现技能学习提升的模式。“电化——模拟”教学模式借助形象生动、声图并茂的方式,强化学生听觉和视觉积极性的电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强烈的印象,强化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实现微观、宏观、空间、时间局限的有效突破,强化劳动技术连续性的保持,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助力学生某种知识完整概念的掌握。比如,在进行花卉、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时空有着较大的跨度,教学局限性比较明显,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仅能够涉及某一环节的教学实践,难以做到统筹兼顾。而借助“电化——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屏幕将花卉、作物、防护等全过程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生产栽培技术的学习掌握是极为有益的。在进行摄影构图技术学习中,可以借助实景取景构图的方式进行视频的录制和放映,借助数字展示仪对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景物照片进行展示,再进行取景构图技术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实现认真观察、有效学习、深入掌握。在进行安装照明电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摄像技术中的慢镜头、特写镜头将一些难以掌握的技术放映出来,并进行全面分析和讲解,以模拟空间为依托,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实际情况为依托进行线路布局的自行设计,并进行具体的安装。这样的劳动有着较强的创造性,可以强化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俞国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初中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江西教育,2016(24).
[2]戴燕.基于新课标理念提升初中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3]缪贞谊.初中劳技课堂教学方法再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6).
[4]潘正春.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的创新[J].神州(上旬刊),2019(3).
[5]王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劳技课教学改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