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邓雄美
[导读] 小学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也是学生形成基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而将情感教育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理念和核心内容,注重呵护学生幼小心灵,有利于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并正确待人接物,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本文基于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具体地应用德育教育从而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进行详细地方法性分析,为广大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利参考和借

邓雄美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中心小学  524391
【摘要】小学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也是学生形成基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而将情感教育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理念和核心内容,注重呵护学生幼小心灵,有利于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并正确待人接物,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本文基于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具体地应用德育教育从而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进行详细地方法性分析,为广大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利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情感教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48-01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轻生和触碰法律底线的现象出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发扬,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大众对德育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在当下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多以上课讲授课本知识和德育内容为主,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时也没有充分理解德育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不高,学生无法在德育教学下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
        一、注重情感对话,使用适宜的语言
        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首先要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情感对话开始,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对话直接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效果,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所言所为以及整体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看法以及其学习态度。而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师生间的心灵沟通,而科学有效的情感对话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往来和心灵沟通,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平时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不自信的孩子,教师积极真诚的情感对话可以有效在维护小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帮助其建立自信扫除不良情绪。为此,教师可以加强语言与课外关怀的作用,首先,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时就应时刻注意自身的用字和语气,考虑学生幼小的心灵和较为单纯的情感,充分认识到哪怕是一句无理的呵斥和冷漠的回应也有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所以,教师应该多多使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积极回应每位学生的问题和发言,营造温馨的德育课堂氛围,只有感性的对话和交流,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真善美,并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和存在价值。其次,教师在课后和特殊时期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和心理状况,使得学生能在爱的包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使得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体验中的重点特征就是互动性,为进一步加强互动、最大程度地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受到情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于网络公众号,尤其是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手机和电脑较为普及,而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使用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最大化地利用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并在互动中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可以建立情感沟通和德育宣传的公众号,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关注和参与,而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国庆、建党纪念日中,学校就可在公众号推出相关的推文,适当配有一些图片、音频等,增强学生的情感阅读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感恩之心,也提高了学生配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情感教育质量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转变德育教育形式,探寻高效可行的德育教学方式。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呵护学生的心灵,重视感化教育,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授和德育实践活动的影响下自觉地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品格,使得学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示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良好修养,从而更好的发挥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一定场景和活动中触景生情,由内而外地真正懂得并实践所学的德育知识和人生真理,从而使得情感教育能借助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并借此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为此,教师可以在校园中举办相关于雷锋精神主题的征文比赛,爱党爱国的演讲比赛等,在校外即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景点遗迹以及历史名人故居,使得学生在一定的场地影响和相关竞赛活动氛围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态度。
        总结
        总而言之,情感是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小学生正处于单纯天真的时期,能够很大程度上感受到所接触到的真挚情感。而教师在德育教学中流露出真诚和喜爱也能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时,也能进一步感化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为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其高尚道德素养情操的必要途径,教师也应在具体德育工作开展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弥补以往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不足,推动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香.小学德育工作中应遵循的标准探讨——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J].人民教育,2019(22):79.
[2]尹艳秋.小学低年级德育目标的特点及其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J].江苏教育,2019(15):7-10.
[3]宋彩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新校园(阅读),2018 (01):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