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之事物形象鉴赏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姜雪微 刘岩
[导读]

姜雪微  刘岩    富锦市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63-02

        一、整体分析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这一题型的能力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这一层面说,高中阶段的诗歌鉴赏是浅层的,并不等同与严格意义上的“鉴赏”。虽然如此,这一考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也相对较低。总体而言,高中诗歌阅读本质与难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1.本质:读懂诗歌 基础鉴赏
        2.难点:语言跳跃 高度浓缩
        3.困境:眼中有字 心中无诗
        因此,读懂诗歌的最为重要的。读懂诗歌,就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语言含义与情感意蕴,对此,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应是:
        1.关注题目、注释、作者(作品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等)
        2.描摹诗句,浓缩部分延展,跳跃部分补足,把握关键语句。
        3.理清全诗(词)的行文思路
        4.概括情感在主旨
        二、必备知识梳理归纳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整理知识的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梳理与记忆。
        三、方法技巧理解掌握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句来分析物象
        事物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它通过相关语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
        2.由表及里挖掘事物的含义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赏析的重点与难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
        4.在此基础上,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挖掘内在品格,找准“物与人”的契合点;
        5.明确指出作者借助此物抒发的情感、志向、哲理等。
        四、典型例题的练习巩固
        典例一: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此诗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所作。
        黄斌老笔下的竹子对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
        读诗:
        1.关注题目。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表明该诗为古体诗;横竹,倾斜的竹子。
        2.描摹诗句。描摹诗句不同于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应该尽量符合诗歌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进行合理的加工:联想、连缀、调序,描摹后在脑海中要有画面感。


这首诗的第二句调整顺序为:吐出岁峥嵘苍竹;第七句连缀:(画)中安三石使(横竹)屈蟠;第八句联想:“亦恐形全便飞去”照应“卧龙偃蹇雷不惊”,前文将横竹比作卧龙,此处“形全便飞”,让人想到“画龙点睛的典故”,作者盛赞黄斌老笔下的竹子太过逼真,活灵活现。
        该诗的大意是:
        借酒浇灌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画出在凛冽的岁暮依然挺拔的苍竹;
        像卧龙横卧雷霆不受惊扰,您与青竹全都是不拘形迹。
        在明朗的窗下,您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即使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盘根其上,也担心竹子如龙一般在形状完全时忽然飞去。
        3.全诗的行文思路:总写竹的特点→细写竹的精神→黄斌老画竹的姿态→竹的生动逼真
        4.情感主旨:全诗六句写竹,两句写人,表现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以及自身的坚韧品格。
        答题:
        吐出苍竹岁峥嵘     外在特征:苍劲、挺拔、栩栩如生
        卧龙偃蹇雷不惊
        亦恐形全便飞去     内在品格:处变不惊
        酒浇胸次不能平     遭受打击后坚韧不拔
        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
        注释:被贬
        结合本题学生的作答情况看,学生比较容易答出对黄斌老画技的赞赏,但是诗人自身情感、品格往往被学生忽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在“知人”的基础上读诗,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意。
        典例二: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读诗:关注题目。苦笋,咏物诗。苦,交代了笋的特点。
        描摹诗句:这首诗大意不难理解,结合注释便可基本把握诗意。略难理解在于第五、六句,诗人突然写到魏征,并“约束儿童勿多取”,看似与整体诗境相差较远,其实学生只需要抓住咏物诗基本特点,便可理解。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它物种的本性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历风雨磨砺。
        3.全诗的行文思路:苦笋的外在特点→笋的内在品格→由物及人→对人才培养的议论
        4.情感主旨:对苦笋品格与气质的赞扬,对人才培养的深刻认识。
        答题:
        极知耿介种性别       味苦、天生耿介
        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       耿直、直言进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