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前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黄继芳
[导读] 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很多科学现象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发现。因此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前,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方式会形成自己的各种想法,这些想法我们称为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会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黄继芳   浙江省上虞外国语学校  312300
【摘要】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很多科学现象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发现。因此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前,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方式会形成自己的各种想法,这些想法我们称为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会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前概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54-01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假如要我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浓缩为一句话,那么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唯一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弄清楚它,然后进行教学。”
        奥苏贝尔提到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前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用来解释概念的概念,一个概念建立在一个概念之上,那么被概念建立在它上面的是前概念。如:速度指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那么“运动”、“快慢”等就是前概念,要理解速度的概念,必须先理解“运动”、“快慢”等前概念。
        前概念的另外一方面含义是指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的掌握不必经过专门的学习,可以在同别人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自然掌握。因此,日常概念会受知识的范围、思维能力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对事物有本质的认识,形成一些不完整的或错误的概念。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节课前,我通过书面问答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对于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这个问题的想法,一开始我想得很简单,对于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学生在生活中肯定经历过,都明白的,可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所有金属。我发现学生和我开始想象的很不一样。如果不是在课前捕捉到学生的这些前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很低。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不要仅从自身的角度去设计教学。
        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呢?首先我们心里要明确讲授的新知识中会涉及到哪些前概念,然后用各种方法去了解学生对这些前概念的认知程度。方法一:书面问答,课前设计好前测内容,如在上《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节课前,我设置了几个课前思考题。新课前一天下发。
        课前思考题:
        1、猜一猜:将磁铁靠近①铜块、②铝块、③塑料、④木头、⑤铁块、⑥橡皮等物体,哪些能被吸引。
        2、写一写生活中的磁体。



        3、你认为怎样判断磁体的磁性强弱?同一磁体,在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相同吗?
        方法二:访谈法,如:针对第2个问题:生活中的磁体,个别学生写了黑板,我课前就单独和他们谈话,问问他们原因,他们提到老师有时会用吸铁石把图吸在黑板上。方法三:绘图法,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如在上植物的一生这节课前,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他们认为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包括植物怎么繁殖,怎么生长等。
        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前概念不断发展到新概念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前概念,我们要予以充分地尊重,不能武断地否定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我们要把前概念作为获得科学概念的跳板,尝试着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解释那些不在预想中的前概念,并确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上《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节课前,我分析了学生上交的答案,并对观点进行分组。第1题只有个别学生认为只有⑤铁块能被吸引。小部分学生认为①②铜块和铁块能被吸引,大部分学生认为①②⑤,铜块、铝块、铁块都能被吸引。第2题,写到了:指南针、吸铁石、黑板、磁悬浮列车……第3题,孩子们写到了:比较吸引的距离;比较吸力的大小;比较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同一磁体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相同吗?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同。
        基于这些情况,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在上第一部分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知识时,让学生自主探究。
        分组实验:让磁铁与木块,塑料尺,纸片,橡皮,铁屑,1元硬币,5角硬币(新版、旧版),1角硬币,铜片、铁棒、铝块等接近。
        实验完成后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现象: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铁棒,铁屑,1元硬币,5角硬币(新版)。一元硬币、新版的5角硬币的材料里有镍的成分。通过这个课堂探究实验,可以让一些孩子们意识自己原先的错误,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不是所有金属。
        针对第2个问题中个别学生写的黑板,我在课堂上把这个答案提出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讨论后让一个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拿一块铁块靠近黑板,观察黑板能不能吸引铁块,从而解决了问题。
        上到磁性强弱部分内容时,对磁体不同部位磁性强弱不同没有详讲,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来证明不同部位磁性的强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前概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我们要重视在教学准备期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收集、了解、梳理、分析,并将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引导好学生对自己模糊的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引发学生前概念与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来解决困惑,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科学概念及时的巩固与迁移。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将前概念作为学生理解新知识,长出新科学概念的生长点,使教学有的放矢,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