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母亲节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陈珊珊
[导读]

陈珊珊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惠台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79-01

        周六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下课铃响了后,我微笑道:今天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写和做。写一篇文章《说说我和我的母亲》,字数2000字左右,3000字有奖励。再者,为母亲做一件事。顿时,全班在哗然一声中下课了。
        我在离开教室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追上来,有说见不到母亲的,有说平时没做,突然做,好尴尬,我微笑着说:遵循你的内心,你会发现你做得好。可在回答她们的时候,我其实就进入了角色互换,瞬时的我,应该是以母亲的潜意识在回答她们。可我的自省意识马上又冒出来了,我究竟要做怎样的母亲,才能遵循我的内心呢。可由不得我深思,班上的杂事和班上的小可爱们一围攻上来,心中的疑虑马上藏起来了。
        意识和行动总是两码事。今天早起拿起手机,看到铺天盖地的赞美词语,“向天下所有妈妈致敬,您们辛苦了”,诸如此类的,好多好多。我顿时睡意消失,静静地躺在床上,叹着空调,听了几首布列瑟农的曲子。,再慢悠悠起床。
        今天是母亲节,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做怎样的母亲。说出来有些离经叛道,我不想做我所认知的传统意识上的好母亲。
        纵有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王建“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还有宋王应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也有元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这些诗词读起来很美,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诗词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当然也定格了母亲的主要形象:吃苦耐劳、咽苦吐甘、含辛茹苦、无微不至、任劳任怨。
        这些定格的母亲形象,应该是农业文明时代的认识思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物质生活贫乏甚至严重缺乏时,生存的第一要素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农业社会,自然不可抗因素很多。生老病死,台风,水灾,旱灾,虫害,沙尘暴等,当然人为因素也有,战乱,苛捐杂税,生产工具等。在这样的生存规则里,我们的母亲大概也只能操这种物质时代里产生的意识而衍生的心思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无疑是享受了工业文明时代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洗脚上天,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境,也没有“多收了五斗米”的窘况,更鲜有“生子难产,子必克母”的愚昧认知,对逢年过节才能做到的锦衣玉食,我们全然不知。我们知道的是我们丰衣足食,每天不用为吃不上穿不暖而发愁奔波劳碌。
        我知道我自己做不了那样的母亲,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无微不至的母亲。时代也不用我做那样的母亲,那我该做什么样的母亲呢。还是从我的孩子谈起。
        大孩八岁多,先天眼疾,在他年幼时我没少偷偷流眼泪,也没少奔波求医。但我从不敢问孩子,妈妈给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我似乎也没给孩子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有自知之明,自然也不问。
        反而,我的更大成长源于我的孩子。孩子2岁做人工晶体手术,简单的心理建设,一点就通,全然配合。这是孩子爸告诉我的。当我赶到中山眼科时,已然是麻醉后熟睡中准备进手术的孩子,小心翼翼接过孩子,眼泪夺眶而。当我一个个码这些字时,又被共情,眼泪也来凑热闹。
        早前孩子爸说我愁心过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我还不信,今天看来,作为人母,我当时是不够好的。遇到困难,我应该接纳病情,乐观积极去接受。好再我,也不是糊涂人,每次的广州之行,孩子一次次的激励着我,催使我乐观积极。每当我看到七八岁的孩子连测眼压30分钟都不能完成的时候,我从内心无限感激我的孩子。
        两岁大的孩子开始进入早教学习,每天跟我早起早出门,每天7点前穿好衣服洗漱好,穿好鞋子坐在家门口等我出门,每天放学在办公室自由玩耍,不给我添麻烦,俨然是天使下凡,一扫我到这学校后的种种遭遇。
        有时我在想,究竟是孩子影响了我,让我工作更加投入还是我在这些遭遇中不自觉的自我寻找呢?我全然无知。但后来参加心理学的各种学习时,特别是参加了由幸福双翼家庭大学组织的“心教师工程”学习时,我知道,那是我主观学习的意愿与动力。那是我有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成为父母,这是我的选择。母性是天性所然,所以吃得饱穿得暖是起码的母性。可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期待远远不止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完整的人格、丰富的知识,过人的技能等,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可如果我们父母身上都没有这些,我们拿什么去指导我们的孩子?或者说,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家长遇到新问题,诸如沉迷手机、亲子大战,抗挫能力弱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家长还是孩提时并不常见,可现在这样的问题却屡见不鲜,我们家长该如何解决?
        我家先生曾和我分享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日,母亲往往决定孩子幸福的高度,父亲往往决定孩子事业的长度。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好沉重。如果母亲是一项职业,那我应该选择错误了。可细细想想,人不是一辈子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么?既然自己一直在追求幸福,加个孩子搭伴,追求的路上不是没有那么寂寞么?追求的路上不是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么?这么一想,作为父母,自我成长的需要就出来了,兜了一圈,原来是为自己,自我需要!自己成长了,一切都是那么地顺其自然。这样想来,母亲也不是那么伟大,那么苦重的形象了。这才是我追求的幸福。
        母亲节的幸福就是这样,平凡日常,顺其自然,各自成长,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更有享受幸福的滋味。如此,人生安好,母亲没有伟大没有辛劳,有的只是能力和享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