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陈晓芳
[导读]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要给予肯定、鼓励,让自信的学生更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隐藏着的自信。

陈晓芳   广西岑溪市第三小学
【摘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要给予肯定、鼓励,让自信的学生更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隐藏着的自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95-01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是: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数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谈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探究心理
        儿童天性好奇、好问,新颖的问题可以激起他们思维的热情,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在一个纸盒里放入5个红色球和5个蓝色球,请学生从纸盒里摸球:师:“在摸球之前请你猜想一下你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学生1:“我猜一定能摸红色球。”学生2:“我猜一定能摸蓝色球。”学生3:“我猜可能摸出红色球,也可能摸出蓝色球。”这些猜测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兴趣,感到好奇,产生了试一试的愿望。接着教师顺水推舟,放手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去求证。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在尝试和体验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持久稳定。抓住这样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讲解,就容易使学生豁然开朗。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努力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式,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再探究。这就保证儿童带着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现代媒体所创设的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直观的情境可以扩大学生的求知范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板书、挂图、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电化手段,运用画图、实物、模型,并以姿势助说话、打手势和打比方、讲故事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调动情感,促使学生挖掘数学中包含的美的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特别体现了秩序、对称和明确性,而这些正是美的主要形式。数学教学是对数学美的反映。如一年级的小孩最喜欢小动物,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一些小狗、小熊、小松鼠、小鸡进行直观教学,使用生动形象语言,使其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理的启迪。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充分感知图形的对称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营造成功氛围,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在课堂活动中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动口后都能获得“成功”机会。如:在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座,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又如:“布置房间”这一课,根据素材,把教材上的插图设计成活动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布置房间的。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又体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科学故事,这样既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可逐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实践,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增,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习积极主动。
        四、激励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引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要给予肯定、鼓励,让自信的学生更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隐藏的自信。“你一定能行!”“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老师可真佩服你!”等等,这些表扬的话一定不要吝惜。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从老师口中说出来很容易,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另外,建构主义还倡导主体性评价,强调教学评价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民主参与协商、交流的过程。学生主体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反省、分析、监控,同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树立。
        课堂上诸如,“你觉得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得多少分?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谁学得最棒?”“谁的进步最快?”等等,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具有民主协商的味道。树立了自信,学生就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希望。
        总之,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动力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使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东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实践[J].教育科研论坛,2003(Z1).
[2]刘娟娟.小情境,大智慧――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01).
[3]肖平.小学数学课中探究性学习尝试[N].毕节日报,2010-0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