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教作文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赵炜霞
[导读]

赵炜霞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中学  201702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28-0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先生的话给了我很多启发。笔者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指导学生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作文
        这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指导课,教学内容为作文专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一改往常先讲如何写作,然后命题的传统教法,而是选择了刚学过的课文《顶碗少年》作为突破口。
        “赵立宏笔下的顶碗少年,和你们的年龄相仿,那天他在舞台上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然他是主要人物,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很多笔墨写台下的观众和从后台走出来的白发老者呢?”我问。
        “我觉得写台下的观众,使顶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否则很单调。”一位同学站起来。
        “我觉得文中几次写台下观众的反应,作用各不相同。如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作者写‘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是为了突出少年的表演非常娴熟,而失误是出人意料的。”另一位同学抢着说。
        “少年的表演第二次失败后写观众的喧哗甚至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暗示顶碗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突出他第三次表演的勇气是非凡的,更体现他不气馁、坚持不懈的精神。”同学各抒己见。
        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他发言。他说:“我觉得少年第二次失败后明显信心不足了,作者用了一个词‘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面对观众的喧哗,他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犹豫,是再试一次还是上下一个节目。而此时出现的安慰他的老者起了重要作用,这正是他第三次表演成功的关键因素。”
        看到同学的发言非常踊跃,有理有据,我非常高兴。随后进行了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应当学会一种描写方法,那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能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突出主题,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刚才同学们分析的就是本文侧面描写的作用。而本文对顶碗少年动作、神态等描写是正面描写。”
        我看火候已到,把话题一转说:“大家知道,本学期我校在进行校园十大歌手的评选,而且在上周五进行了校园十大歌手的总决赛,在影剧院进行的,全校同学都去做了拉拉队。那我们班有没有选手参加?”
        同学一下子议论开了,说自己班有两位同学进了决赛,有的说他们提前制作了“歌手”大幅照片带入现场,不停地举起来助威。有的说给自己班的选手献了鲜花,还不停地挥动荧光棒,嗓子也喊哑了等等。
        我说:“下节课我们就写一篇作文,来记述那一天的经过,要主题鲜明,并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一个题目供大家参考,《秀出你的风采》,也可自拟题目。”
        第二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进入亢奋的状态,文字迅速地在笔尖流淌……
        这节作文课我感觉上得很成功,可以说一箭双雕,既深入剖析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又为写作文进行了“预热”,所以这次没有见到一听说写作文就愁眉苦脸的现象,我感觉水到渠成。
        二、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向学生的生活迁移,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然后作文
        比如我教授课文《滹沱河和我》,在这节课的拓展迁移环节,我说:“诗人牛汉一生动荡坎坷,在政治运动中备受迫害。即使在困难的状况下,他仍能以各种题材展现自己昂奋不羁的坚强人格,抒发自己充满深邃人性的情思,他的性格是滹沱河这样的环境塑造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班有一些同学故乡就在上海这座江南大都市,而一些同学跟父母到上海,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那么你觉得你身上有故乡的影子吗?故乡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对故乡的感情深吗?“
        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短暂的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一位来自唐山的同学说:“我的故乡唐山是在地震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城市,现在是河北省第一大城市,唐山人民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对我有重要影响。我的父母都是地震幸存者,他们性格坚强,这无形中激励着我勇敢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这次回故乡,我还在抗震纪念碑前留了影。”
        上海本地的同学谈到了江南古镇朱家角,“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吃过很多口味的粽子和扎肉,但是觉得都没有朱家角古镇上的粽子可口。就像诗人杜甫的感受,月亮在哪里都是同一轮月亮,但杜甫觉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个来自北方的同学很动情地说:“故乡奶奶家的房前有一棵树,每年夏天都会长满紫红的桑椹。自己总是在树下铺一块很大的布,然后爬到树上去,摇晃树枝,桑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不知道今年树上结的桑椹多不多……”
        ……
        直到下课铃响了,有的同学还想发言,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说,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同学没有发言机会,请同学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个题目供参考,《记忆中的故乡》。”
        这次作文涌现出很多情真意切的文章,充满童趣。我想是我利用课文巧妙地拨动了他们感情的琴弦。来自唐山的那位同学的作文《盘桓在记忆中的故乡》被我推荐到《当代学生》杂志,并很快发表了。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然后作文
        比如还是学习《顶碗少年》一课,我引发同学思考:“假如少年在第三次进行顶碗这场杂技表演时,十二只碗又不听话地从他的头上掉下来了,那会怎样呢?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当时的情景,字数在200字左右。”
        同学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设想第三次失败后观众没有喧哗,没有讽刺,反而鼓励少年:“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一次,我们相信你。”后来第四次表演成功,演员和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有的同学除了发挥想象叙述故事情节,写少年第四次表演获得成功外,还加了这样的议论::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会登上险峻的高峰……
        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诗作
        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乡愁四韵》一课时,在学生感悟诗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参照第一节或其他任意一节来仿写,原文是: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
        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给我一片落叶黄啊落叶黄,
        秋一样的落叶黄。
        秋雨的感伤,
        是乡愁的感伤。
        给我一片落叶黄啊落叶黄。”
        “给我一杯苦丁茶啊苦丁茶,
        药一样的苦丁茶。
        苦药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杯苦丁茶啊苦丁茶。”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也完全融入诗中。因此,仿写不是简单操练,既是对学生“学”的情况检查,对作品的加深理解,更是对学生的审美、理解、联想、想象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语文新教材中加进了相当篇幅的诗歌,所以运用好诗歌教学中的仿写环节,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
        架设课文和作文的桥梁,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文言诗文上做文章。现在的考试,古诗往往考默写,所以老师普遍做法是在讲解诗词大意使学生理解后,就要求学生背诵,然后大量时间用在默写和纠正错别字上,其实古诗完全可以在作文上派用场。比如七年级课本中的《卖炭翁》、《石壕吏》,可以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改编成一篇现代文。看谁想象最丰富,描写最生动。这样除了练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而我以上谈到的种种做法,目的是改变文本教学和写作“两张皮”的局面,架设一座文本教学和写作的桥梁,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写作素材;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会作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