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诊断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许欣
[导读] 目的:研究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诊断率分析
        许欣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诊断率分析。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2月-2020年度1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超声诊断方式、X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出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5.00%、漏诊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诊断率
        心肌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是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脏机械,以心室不适当扩张、心室不适当肥厚作为表现,若心肌病较为严重易导致患者发生进展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血管性死亡等情况,心肌病一般分为继发性心肌病以及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中主要包括多种,例如未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限制型心肌病等等,而对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实施一项有效的诊断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对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诊断率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本文研究中将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2月-2020年度1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超声诊断方式、X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纳入标准:符合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观察组: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50.12±1.17)岁;男20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41-60岁之间,100例平均年龄(50.19±1.21)岁;男21例、女19例;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X线诊断方式:采用本院提供的仪器,将诊断结果详细记录。
        观察组采取超声诊断方式。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开展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0至3.5MHz,取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开展检查,指导患者保持平静呼吸,对赘生物情况以及心肌厚度进行观察[2]。
        1.3 观察指标
        两组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测结果、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4.0软件,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对比2组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检出率的比较
        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误诊率、漏诊率的比较
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人体心室壁呈不对称肥厚作为临床特征,常常侵袭室间隔,导致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心室内腔变小,降低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临床根据其左心室流出道是否梗阻分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与遗传因素具有密切关联。根据研究显示,心肌肥厚一般发生在人体左心室,右心室十分少见,且肥厚易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诱发心内膜炎症,最终引起心内膜炎。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十分常见,累及人体室间隔,进而导致室间隔表现出非对称性肥厚。心肌肥厚型在临床通常伴有一系列临床表现,比如胸痛、晕厥、劳力型呼吸困难等等。而早期给予其诊断,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中伴有多种诊断方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磁共振、心内膜下心肌活检、X线检查)等等,其中超声、X线在临床较为多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症状容易和其他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相混淆、主要是由于其两种症状十分相似。若人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早期对患者采取临床超声检出方式,具有较高检出率。实施超声检查,取得十分显著的诊断价值,该项方式和常规诊断方式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等优势,能确认患者心肌肥厚部位,准确评价患者心功能[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出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5.00%、漏诊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实施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周. 心脏超声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024(012):1297-1298.
[2]刘丽文,左蕾,周梦垚, 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4):284-290.?
[3]张毅. 超声应用于临床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022):8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