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景艳波
[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
        景艳波
        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RB患者76例76眼,均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对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RB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37%,有不同程度强回声钙斑92.11%,多为不规则或充满玻璃体形态,声影明显。基底部宽、高度以不规则形最大,半球形最小,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RB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临床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检查;声像特征;应用价值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发生在眼球后部视网膜感光区的恶性肿瘤。RB 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 ,发展速度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许多婴幼儿患者早期不被发现,等肿瘤发展到后极部,经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光,或因视力下降出现废用性外斜或眼球震颤等[1],甚至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因眼压高、疼痛剧烈等才就诊发现。B超能明确眼内实质占位,了解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内部回声及继发改变。探讨分析超声检查对RB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RB患者38例38眼,均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5岁,平均年龄3.5±2.5岁;病程3~19个月,平均病程4.5±2.5个月。均为单眼,右眼18例,右眼20例;视力丧失,夜间瞳孔发白发黄亮光,白瞳就诊27例,伴眼突7例,斜视14例,视物不清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诊断检查,探讨频率为8.0~10.0MHz,仰卧位,闭眼,不能配合幼儿可给镇静剂,入睡后检查,眼睑上涂耦合剂,探头轻轻放于眼睑上,进行多切面扫查,有眼内包块时进行仔细观察,确定包块形态、位置、大小、内部回声、钙化及视神经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38例RB患者眼轴18~26mm,平均(21.3±1.2)mm;眼内包块4.5mm×6.3mm~24.5mm×25.8mm。声像表现肿瘤形态不规则或充满玻璃体腔20眼(52.63℅),基底部宽度为(15.42±2.68)mm,高度(10.86±3.17)mm; 表现为球形10眼(26.32℅),基底部宽(13.05±4.89)mm,高度(9.82±4.31)mm; ;表现为半球形8眼(21.05℅),基底部宽度为(8.61±3.89)mm,高度(4.45±2.45)mm;。大多有钙斑反射影像,表现为强回声多个钙斑31眼(81.58%),单个一片强回声4眼(10.53%),无钙斑3眼(7.89%)。

声影明显者27眼(71.05%),少量声影5眼(13.16%),无声影6眼(15.79%);伴视多膜脱离4眼(10.53%),无视网膜脱离34眼(89.47%)。
        3 讨论
        RB起源于发育中的视网膜细胞,是Rb抗肿瘤基因突变的结果。RB通常是一个白色的眼内肿块,可有直接转移到大脑的可能[2]。RB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不仅要判断眼球是否需要摘除,如不治疗死亡率很高。有时鉴定是相当困难的,这需要一个彻底和详细的检查。大多数病人是婴儿和儿童,到医院就诊时,常发现瞳孔内有黄光反射病史。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很容易确定诊断。
        肿块形态多样,多为半圆形或准圆形,从眼球壁向玻璃体腔突出,单灶或多灶,或眼球壁广泛增厚[3]。较大的肿瘤可以占据整个玻璃体腔。当病灶大小大于1mm时,仪器即可发现,但此时大部分病灶不具备超声诊断特点,需结合眼底检查确定诊断。如果有典型的临床改变,如黑蒙、瞳孔变白等,可以有典型的超声表现。测量病灶大小时,先确定病灶最大基底的位置,然后将探头旋转90°,测量此时病灶大小,并准确记录,以便后续观察。
        肿块边界清晰,但不整齐光滑。肿块内回声不均匀,70%~80%的病灶可见不规则斑块状强回声,即“钙斑”,钙斑后可见声影。多数病例为强回声和中强回声,部分病例可检出病灶内不规则无回声区,钙斑的发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4]。
        肿瘤可位于眼球的任何部位,但多数后期极部病变,位于病变周围可累及睫状体。由于黄斑的特殊生理功能,在检查中要注意肿瘤与黄斑区的位置关系,观察是否存在黄斑回避现象。
        由于继发性改变是视网膜上的肿瘤,受肿瘤生长的影响,极易出现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条带状回声,同视盘回声相连,它可以继续视网膜肿瘤或位于病变的对面。此外,如果肿瘤扩散到眶内,可以发现,眶内病变与球内病变一致,内部回声强度相同。如果肿瘤生长过程中视网膜血管被破坏,玻璃体出血就可能发生。
        本研究中,38例RB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37%,有不同程度强回声钙斑92.11%,多为不规则或充满玻璃体形态,声影明显。基底部宽、高度以不规则形最大,半球形最小,有一定的差异性。
        总之, 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临床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梅军、李乔亮、汪瑞娟,等. B型超声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及治疗跟踪中的应用[J]. 临床眼科杂志, 2020, v.28(05):61-63.
        [2]陈洁玲, 练苹, 吴京红,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1, 27(1):48-52.
        [3]张虹, 宋国祥. B型超声、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1, 017(001):70-71.
        [4]林红, 康菊, 牛膺筠,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B超声像图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023(010):1025-10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