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树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于文瀚 张旭 李正树
[导读] 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七情过极、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
        于文瀚  张旭  李正树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 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七情过极、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 在治疗时健脾和胃法常作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治则。临证时李主任处处注意调整脾胃气机之升降。同时在药物的使用上精益求精, 知常达变。李主任强调慢性胃炎病程长,在治疗时强调要“三分治,七分养”,同时对饮食宜忌非常注意。
        关键词: 慢性胃炎??治疗经验??李正树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反复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泛酸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侵袭等多个方面。李正树主任早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笔者有幸从师李主任学习,现将李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下。
李主任将慢性胃炎进行中医分型,共分四型: 肝气犯胃、脾胃湿热、寒热错杂、胃阴不足(含血瘀)。
1.疏肝理气,升降脾胃;
        《素问 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肝主疏泻,调畅气机。肝气的升发可以调节脾胃的升降运化。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脾,不能疏泻脾土,木不疏土则导致脾气呆滞,运化失健,胃气壅滞而生痞满、疼痛等症。临床上遵”木郁达之”之治疗原则,李主任在治疗慢性胃炎中重视肝脾之气的升发与条达。所谓“治胃先理脾,理脾先疏肝”。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予柴胡、香附、川芎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予白芍甘草以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以理气和胃;若气滞血瘀明显则加当归乌药等以行气活血;肝郁化火、口苦则加黄芩栀子等清泻肝火;肝胃阴虚则加百合生地等滋阴和胃。
2.清热解毒,通腑泄浊;
        饮食不节,或过饥或过饱,导致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而见脾胃升降失和;平素五味过极,辛辣无度,喜食肥甘厚味,嗜酒过度,则导致脾胃气机壅滞,进而蕴湿生热,则见胃脘满闷不欲食,恶心欲呕,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或头胀昏重,口渴不欲饮,或大便溏薄不畅,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滑。肝胆不和则易气郁生热,脾胃不和则易聚湿生痰;痰热上扰则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痰热内阻则胃气上逆,易呕吐呃逆;故临床上李正树主任常以温胆汤以理气化痰,清热和胃加减:予竹茹半夏以清热化痰;予枳实陈皮以理气化痰;予茯苓白术予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常合左金丸以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若心神不宁虚烦不眠则加酸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热邪偏重则加黄连以清热燥湿;湿邪留恋中焦则加藿香佩兰以清热利湿等。
3.建运中焦,和中消痞;
        脾胃虚弱,气机升降紊乱,导致气机壅塞不通,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经临床观察,老年人慢性胃炎多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李主任针对这部分患者常予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寒热同用,辛苦共济,攻补兼施。

因脾胃虚弱,气机升降紊乱,气机痞塞,故见胃脘部胀满;胃气不降,则见恶心呕吐;脾气不升,则见肠鸣下利不适;故予半夏以辛温而散,降逆止呕;予干姜辛热以温中散寒;予芩连苦寒以泻热消痞;四药共奏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妙用;予参草枣以补脾胃之虚,恢复脾胃升降之功能。叶天士所言:“太阴湿土, 得阳始运。”干姜合半夏辛开散结, 取其温性以温健脾阳, 阳复则阴湿自化;且用干姜以防黄芩、黄连苦寒伤中;本方的特点是寒热并用以合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临床应用据患者之寒热虚实之盛衰以加减姜夏芩连之应用;若气机郁结较重,痞满明显,则加枳实厚朴以开结散滞;兼有食积,则加山楂神曲鸡内金以消食化积;另外李主任在应用本方时,嘱患者将药物浓缩,减少服用药物的剂量,以减轻患者本就虚弱的脾胃的负担,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老年人慢性胃炎, 方随法变, 药因证异, 有的放矢, 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 收效颇佳。
4.养阴益胃,祛瘀通络;
        慢性胃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病性虚多于实,另有因实致虚者,虚实始终贯穿在慢性胃病的全过程。临床常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阴虚不荣,致阴虚胃痛之患者,每多见胃脘部灼痛不适,口干欲饮而不能多饮,舌红脉细,以虚热征象为主。胃为阳土,喜柔润而主受纳,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曾言:“复胃阴者,莫如甘寒。”故临床治疗胃阴不足时,多以甘凉柔润之品为主。李主任临床用药时每多用沙参麦冬汤以养阴和胃止痛;同时强调养阴要不碍胃,清热要不伤阴的原则。常应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以养胃生津;沙参桑叶以滋阴清热;白扁豆甘草以补中益气兼化湿;常随症加入百合,生地等养阴药物;“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临床李主任应用养阴药物时每喜予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以求得阳生阴长。“久病入络”,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络之运行,常见胃痛固定,持续,时而刺痛,舌质暗红,瘀斑瘀点等,临床上对于久病患者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常配伍乌药莪术红花赤芍等物品。
5.用药灵活,最忌壅补;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李主任在诊治过程中处处注意脾胃功能的特点,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用药以轻灵为贵,时刻注意顾护胃气,在用药上,总以轻灵甘平之味为主,除湿热过盛或者脾胃虚寒之证用干姜、吴茱萸,黄连、大黄等大辛、大寒之品外,其余均以甘温补气或甘凉益阴之品为主,以防有损伤气阴、滋腻壅滞之弊,并在补益药基础上,酌加理气醒脾,消食和胃,活血化瘀之品,从而达到补而不滞邪,通而不伤正之目的。在用药剂量上亦主张轻灵为宜,宁可再剂,不可重剂。李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胃病时开方均7-11味左右,剂量一般3-10g左右,这一用药原则,符合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宜运不宜滞的特点,所以临床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6.调理善后,饮食宜忌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不同患者其胃痛的病因病机并不相同,临床上需要详细诊疗,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证治疗,包括药物、心理、以及更改不良生活习惯等。明代太医刘纯说治病须“三分治,七分养”;嘱患者要养成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要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尽量避免粗糙多纤维饮食、浓茶、咖啡、辛辣、坚硬油腻生冷等食物。另外情志与脾胃病关系尤为密切。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劳及过度紧张等也对疾病的预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