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马芸 廖建东
[导读]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的临床效果
        马芸    廖建东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室参与治疗的100例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并对比两组不同指标。结果:观察组包块大小显著缩小(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包块会快速缩小,治疗总有效率也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的临床效果
        乳痈属于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多由于患者乳液排出受到阻碍导致.很多患者会出现乳房红肿以及胀痛等症状[1]。在中医上乳痈分为两种,即肝郁气滞型与胃热壅滞型,在乳痈初期较为多见的中医类型是肝郁气滞型,其会使得患者产生不适等。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治疗可选择温针灸治疗[2]。温针灸治疗是结合艾灸以及针刺方式,在热力下进入病灶,进而实现温经通络等。本研究对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实施温针灸治疗,探究其临床价值以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纳入时间:201910-202010;分组形式:随机;组名称:对照组以及观察组(n=50)。对照组男女比例是29:21;患者年龄22岁~45岁,平均(31.20±2.6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是30:20;年龄23~44岁,平均(30.26±2.11)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患者;意识模糊患者;拒绝配合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推拿治疗。半卧位,首先消毒,清洁患者双乳与周围皮肤,并将消毒石蜡油涂抹于患处,之后依据规定的动作开展推拿。具体操作步骤:从双乳中间顺着乳房至腋下,医生的五指扇形分开,紧贴乳房,之后沿着乳腺管向乳头轻推,如此反复3次。之后开展单侧推拿,时间为10min。
        观察组:温针灸治疗
        提醒患者将上衣脱掉,漏出肚脐与以上部位。保持仰卧,消毒之后选择有肿块部位的不同穴位进行温针灸。每天一次到两次,一个疗程是五天。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包块大小对比
        (2)临床疗效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评估标准是积分改善率。积分改善率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积分差异在治疗前积分中所占百分比。显效:积分改善率在80%以上;有效:积分改善率在60-80%之间;无效:积分改善率低于60分。临床疗效是显效占比以及有效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数据,数据资料有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包块大小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前与对照组包块大小基本一致,统计学价值不显著;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包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乳痈发病在中医上与忧思恼怒有关,患者的肝气失于疏泄;或是经常摄入肥甘厚味食物,导致胃腑积热,促使肝气以及胃热相互郁结,其经络气血也出现蕴热阻滞,结肿成痈;也可能是由于乳头皲裂,乳汁无法吸尽引发。乳痈在近几年发病率逐渐提高,在发病后患者乳房会结块肿胀疼痛,甚至结脓成痈,应重视对其的治疗[3]。本研究主要实施温针灸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包块大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传统治疗方式-推拿疗法对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对包块清除作用也较为有限。而温针灸可实现理气散结的效果[4]。温针灸对患者对应的穴位针刺,促进包块消散,将包块减小,其对患者并不会造成其他的损伤,治疗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相对较高。温针灸治疗中用到的艾灸可确保活血以及温经通络疗效,与针刺方法结合可将整体疗效优化,促进治疗效果增强。但由于温针灸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患者需与医生加强合作,这就需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告知患者温针灸治疗的价值,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由于患者不配合造成的治疗效果问题[5]。温针灸治疗效果要提高,还应注意细节以及治疗过程:例如毫针阿是穴直刺,乳根穴以及膻中穴向双侧乳房中平刺;而肩井穴需浅刺;足三里以及中脘穴位直刺,留针在体内的时间是30min。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艾柱需在针柄上固定,之后点燃,燃烧结束后清除灰烬,更换艾柱,半小时后与毫针同起。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方式在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变包块大小,使其可迅速消解,进而增强整体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贤兰, 鲁诗勇, 王金钊,等. 温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痈初期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8):139-140.
[2]谈太鹏, 贠晓艳, 张静,等. 浅谈温针灸结合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 47(06):223-225.
[3]谈佳. 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的临床价值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v.12(22):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