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治疗骨骼肌腱鞘炎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杨淑贤
[导读] 目的:探究在骨骼肌腱鞘炎治疗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
        杨淑贤
        大庆市第五医院电诊科 黑龙江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探究在骨骼肌腱鞘炎治疗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收治的骨骼肌腱鞘炎患者(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8),将收治患者采取随机分子形式均分为A/B两组,前者实施腱鞘内注射倍他米松(经超声引导)治疗,后者基于A组采取冲击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A组均有显著降低,且该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组94.12%>76.47%(P<0.05)。结论:在骨骼肌腱鞘炎治疗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物理疗法;骨骼肌腱鞘炎;效果
        在临床上,骨骼肌腱鞘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肌腱劳损性病变,主要为外伤、用力不当以及反复刺激等因素作用形成,病发后往往有组织增生粘连现象出现,进而可促使相应肌肉关节运动受限,且伴随明显疼痛感,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1]。故为了探究该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超声引导下介入+物理疗法应用其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收治的骨骼肌腱鞘炎患者(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8),将收治患者采取随机分子形式均分为A/B两组。A组男、女比为19/15;年龄29-55岁(38.77±4.62);B组男、女比为18/16;年龄30-55岁(39.12±6.97)。比较两组患者间基础信息数据无明确不同(P>0.05),可比。此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A组实施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①使用超声仪,在探头下确定腱鞘位置,进而使用耦合剂观察疼痛显著病灶处的各个方位,确定腱鞘位置,明确注射位置,并在保证准确位置及深度的情况下进行注射;②注射药物:0.5ml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59049;产自:济川药业集团)+1ml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3412;产自:重庆华邦制药),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为2.0ml;间隔3d注射1次,持续治疗1个月。
        B组基于上述疗法增加冲击波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并将患侧腕部放在疗台上,使用冲击波治疗仪,以10 mm枪头,在2.0BA、1500点强度下进行治疗,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2)治疗效果:通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以各项症状有明显改善为有效;以各项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4*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计数数据以(±s)、%表示,并行t/χ2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7d、30d后,B组患者AV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经治疗,B组治疗效果对比A组提升显著94.12%>76.47%(P<0.05)。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上,腱鞘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而在这一病症发生时患者往往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对该病种了解不足,常认为是有过度劳累所致,并未予以其足够的重视。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则会导致患者的受损肌腱在患病后仍处于过度摩擦状态,继而可导致其肌腱与腱鞘进一步出现损伤性炎症,导致局部肿胀及活动性疼痛[2]。此时若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可能会导致其发展为永久性活动不便,严重威胁患者的腱鞘功能及正常生活。故在这一病症发生后及时采取恰当的疗法加以干预十分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腱鞘炎的治疗方式有很多中,常规疗法中包含了小针刀疗法、保守康复疗法以及介入药物注射疗法等,但上述疗法多为经验性治疗形式,预后易复发,临床效果有限[3]。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与腱鞘部位注射位置的多样性存在密切关联,故在现阶段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中,多实施超声定位辅助下介入注射治疗,从而将药物精准注射到患侧腱鞘内,以确保治疗效果。而冲击波作为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物理疗法,其治疗原理主要在于通过生产生轻微的局部损伤,加速组织修复及重建,从而达到减轻炎症,促进患者恢复的效果。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可见,通过实施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冲击波疗法干预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组94.12%>76.47%,且其疼痛程度对比A组也得到了明显缓解(P<0.05)。该结果显示,在两种方式的联合干预下,能够较单一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在骨骼肌腱鞘炎患者治疗中,通过实施超声引导下介入注射+冲击波物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艾军,秦枫. 肌骨超声介入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与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学工程, 2020, v.28(12):110-112.
        [2]沈洲, 张鹏. 超声引导下微创松解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评价[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v.34(11):111-113.
        [3]余怡琳. 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对骨骼肌腱鞘炎的临床应用[J]. 西藏医药, 2019, v.40;No.146(05):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