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康复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周竟翔
[导读] 目的:收集乳腺癌术后康复病例,探究患者术后上肢力量锻炼和功能恢复的有效护理策略。
        周竟翔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收集乳腺癌术后康复病例,探究患者术后上肢力量锻炼和功能恢复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分别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积极干预,采取积极的康复锻炼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及全乳切除术后对患者上肢功能及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结果:上肢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防线,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肿瘤组织根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胸大肌、胸小肌的损伤,甚至全部摘除,患者的上肢功能也将受到一定影响,通过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能够激发三角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上肢运动肌肉的代偿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实现生活自理,摆脱乳腺癌术后造成的生活不便。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上肢康复护理
        近年来,受到生活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治疗作为乳腺癌早期首选的治疗方法,具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有效阻断癌变组织的生长及扩散。临床上,主刀医生往往需要根据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范围的大小采取乳腺癌根治术和乳房切除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乳房作为女性的生理特征之一,不论是行全切术还是根治术都将会对乳房外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大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患者术后情绪波动明显,普遍存在拒绝配合康复治疗的情况。加强心理疏导,采取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上肢功能正常至关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20年5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59例全部纳入本次临床研究。59例全部为女性,面临分布在24~7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2.35±5.73岁。59例患者中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有33例,乳房全切术的有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指征,且本次临床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乳腺癌患者术后,本组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介入,有序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年龄、发病周期、家庭状况及手术破坏面积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分别从心理疏导、术后常规护理以及恢复期康复锻炼三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疏导
        乳腺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存在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忧,对术中癌变组织的清除率存在一定的疑问;另一方面,乳腺的部分或完全切除直接影响了女性胸部特征,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而言,术后胸阔形象改变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多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手臂在外旋、内旋、外展、内收等日常活动时表现为肌力下降、胸部牵拉样疼痛等。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新信心,加强术后科普,让患者了解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通过分享术后康复锻炼的成功病例,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情绪波动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2.2 术后常规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从手术室转入普通病房后,医护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尿量、引流量、手术部位渗血量。根据患者呼吸频率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中气胸。加强术后24小时的临床监护。
        2.2.2 伤口护理
        乳腺癌术后24小时内需要根据伤口渗血情况遵循医嘱定期换药,保证手术切口的干燥,避免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对伤口采取加压包扎的方式,防止瘀血形成血凝块。术中根据手术深度及破坏面积选择常规引流还是负压引流。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引流量,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在换药及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当嘱咐患者尽量减少大幅度活动,避免出现引流管滑脱或移位,影响引流效果。在伤口消毒和换药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是否存在肉芽组织、观察皮瓣有无坏死、皮下是否存在血肿。根据患者的皮下脂肪含量及上肢血供适当调整加压包扎的松紧度,避免出现包扎过紧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以及上肢血供。
        2.2.3 上肢康复锻炼
        乳腺癌患者术后24小时内应当尽量保证卧床,减少大幅度活动,同时给予负压引流或常规引流三天,对手术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三天后,可根据刀口生长情况以及内部有无血肿等情况灵活选择是否需要拆除加压绷带及引流管。对于刀口生长较为缓慢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加压包扎时间。并根据手术部位炎性渗出物的性状合理调整用药。通常术后5~7天即可开始有序的康复锻炼。部分年龄较小的患者3~5天即可下床活动。在开展上肢康复锻炼之前,应当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宣传降低患者对术后康复治疗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此举有助于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术后5~7天,患者可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小范围的上肢活动。活动过程中患者胸阔痛疼感将进一步加重,这时就需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划定活动幅度。乳腺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胸部肌肉及腋下软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后期恢复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拉伸和放松锻炼极易造成软组织粘连,不仅影响上肢的活动度,更直接影响了胸廓的美观性。术后初期锻炼中,应当以患者主动锻炼为主,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切不可盲目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角度,避免出现手术切口撕裂出血。根据术后恢复时间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方案。(1)术后3~5天,患者应尽量减少上肢旋转、后仰、前曲等活动幅度。康复锻炼则主要以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为主,避免非必要的肩关节活动。患者可以每天练习握拳100~200次,屈肘、伸肘50~100次,以锻炼前臂肌肉群为主。(2)术后5~7天,待手术部位无渗出,生长良好时,患者可以使用辅助锻炼器械进行上臂力量锻炼。(3)术后8~10天,患者可模仿梳头动作,将双侧手臂上举过头顶,必要时可使用一侧手臂对患侧手臂进行牵拉。(4)术后10~15天,患者可独立下床,手掌支撑墙壁,做摸高动作,达到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每天早中晚各做10~20次。(5)术后15~30天,患者拆线一周后可抓取质量较轻的钢笔、木柜等物体做上举、下落、外展、内收等动作,全方位锻炼上肢功能,要求患者上举能够超过头顶,以能够摸到对侧耳垂为最佳。(6)术后一月后,应当逐渐加强对患者的持重训练,逐步提高双上肢的负重能力,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肩关节活动训练,提升上肢肌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发挥背阔肌、三角肌、肩胛肌的代偿作用。术后康复锻炼应当遵循适量和耐受的选择,保证每日的锻炼强度,有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例如,患者康复期可利用太极拳的上肢开合度较大且相对柔和的运动开展上肢锻炼,术后尽可能避免久坐久卧,保证每日活动量。
        3 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术后护理指导工作,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普遍良好。在科学的康复指导下,患者锻炼过程中出现的伤口撕裂、出血等情况基本消失。
        4 讨论
        患者在乳腺癌术后普遍缺乏上肢功能锻炼的意识,然而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期正处于术后一周到一个月。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教育,教会患者正确地开展上肢锻炼,保证每天的锻炼强度,在护士的有效指导下,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上肢肌力基本可以达到术前评论状态,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其活动范围也明显改善。术后开展有效的上肢康复锻炼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肌肉和软组织破坏对上肢功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术后锻炼意识和正确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瑞华,韩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3):159-161.
        [2]赵雪平,甄景志,劳豫玲,黄晓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6):847-848.
        [3]孙晓文,张文莹.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96.
        [4]王琴.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2):1505-15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