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峰
珙县中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 644500
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之一,亦被称之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瘫痪等,是指患者面部表情神经群发生功能性障碍,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患者主要症状为面部表情异常、口歪眼斜等。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其中,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到大脑皮层之间皮质延髓束发生病变,可能造成中枢性面瘫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脑部炎症等[1]。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面瘫种类,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耳源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创伤、重度、代谢疾病、血管机能下降及面神经核发育异常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大部分的面瘫患者均为单侧性发病,一般以右侧为主要发病位置,多数患者在晨起洗漱时发生面颊肌肉控制不良,部分患者有可能存在味觉障碍、听觉障碍现象。
面瘫在诊断方面相对简单,可通过静止检查与运动检查,其中,静止检查主要通过观察方式予以诊断,包括茎乳突、额部、眼部、口部等位置的检查,针对患者茎乳突进行检查,如存在疼痛现象,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面瘫问题;另外,可针对面瘫患者的额部皮肤褶皱情况予以观察,患者可见两侧额部褶皱不同现象;大部分的面瘫患者均可见明显的眼裂大小不对称问题,部分患者可见眼睑肿胀、抽出、流泪、酸涩症状;口部也是面瘫患者症状的主要检查位置,患者在发病后,其口角位置高低不一致,也存在人中偏斜、唇部抽搐等症状[2]。运动检查通过对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情况进行观察,一般包括抬起眉毛、皱眉、闭眼、皱鼻、张嘴、鼓腮等运动方式,观察面瘫患者在实施上述动作期间左右两侧是否存在不一致现象,所涉及的肌肉群包括额枕肌、皱眉肌、鼻肌、口轮匝肌等。
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之中,其饮食需要予以格外注意,尽量减少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品,包括含酒精饮料、羊肉、狗肉、辣椒、年糕、葱蒜、海鲜、麻辣及油炸食物,避免上述饮食对患者面瘫症状造成加重问题[3]。也需要加强患者钙元素的摄取量,通过补充钙元素能够提升患者肌肉及神经系统功能,增加排骨、西蓝花、蛋类、海带、芝麻、胡萝卜、奶制品、豆制品的食物。另外,补充维生素B族也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恢复,包括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梨、葡萄等蔬菜水果的摄取量,提升神经传导物质合成水平,促进其病情尽早恢复。
临床中在治疗面瘫方面可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形式,其中,保守治疗一般以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改善水肿、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目标,药物治疗应以面瘫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改善其病毒感染症状,并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族等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另外,由于患者眼部肌肉群功能异常,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积极防治过分暴露角膜所致的结膜炎,夜间可应用眼罩保护结膜,并给予患者眼药水滴治,防止患者发生结膜炎问题。
另外,每日给予患者面部肌肉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肌肉功能,缓解患者口歪眼斜症状。近年来物理疗法在面瘫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包括短波疗法、微波疗法,其中,短波疗法主要针对患者患侧的乳突、健侧耳前部进行治疗,每日短波治疗1次,每次10min左右,治疗15d。微波疗法通过应用辐射器对患者乳突与耳区位置进行治疗距离患者面部约10cm,每日微波治疗1次,每次10-15min,连续治疗15d。药物治疗方面可分为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其中,重要治疗包括大活络丸、如意珍宝丸与疏风通注射液,其中大活络丸主要起到祛风利湿、舒筋活络的临床效果,一般应用于风寒湿痹所造成的面瘫患者治疗。如意珍宝丸的临床作用包括清热解毒、醒脑开窍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5]。疏风通注射液可起到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的效果,一般多适用于急性期面瘫患者临床治疗之中。西药治疗方面可采用巴氯芬片,此类药物主要针对脊髓或脑部疾病所造成的的肌肉痉挛症状。
针灸是治疗面瘫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毫针疗法、耳针疗法、腹针疗法、电针疗法与温针灸疗法,其中,毫针疗法在临床之中应用范围广泛,其取穴一般包括牵正穴、合谷穴、颊车穴、地仓穴、阳白穴、承浆穴等主穴,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及发病原因进行辨证施治,辅穴包括攒竹穴、鱼腰穴、丝空竹穴、大迎穴、迎香穴、人中穴等,通过辨证选穴方式可极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的针对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耳针疗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耳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中医理论认为,耳部与人体全身器官均具有密切关系,对患者耳穴实施芒针快速刺入方式治疗,直至面瘫患者耳部发生红热、酸胀、留针30min,通过双耳交替治疗形式的疗效相对较高。腹针疗法是当前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腹针治疗在内可通患者五脏六腑,在外则可对其全身经络予以刺激,针对患者开展腹针治疗,能够调节患者周身气血,促进其血液循环,疏通患者阻塞气血,能够改善患者面瘫症状。电针疗法一般多适用于急性期面瘫患者,通过微弱电流刺激患者穴位,但对于急性期后的静止期患者而言,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欠佳。温针灸即艾灸,是指在针灸针尾防止艾柱,通过局部加热方式对患者穴位实施热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通过温针灸可将热力传导至患者皮表下的穴位,温通经络,对于面瘫患者而言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临床疗效。
[1]雷春升,张华.中医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面部神经及IgG、IgA、IgM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1):127-128.
[2]解绍艳.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05,107.
[3]王岚萱,吴若辉,贺小卉, 等.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9):1262-1265.
[4]李文杰,蒋啸,郭新荣, 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788-792.
[5]孟思彤.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96-1697.
作者简介:邓雪峰,1979年,男,籍贯:四川宜宾市珙县,职称和学历:本科,针灸中级,主治医生,研究方向或专业:颈椎腰椎病和各种软组织损伤及各种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