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   作者:冯雷
[导读] 目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临床照护并探究该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雷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临床照护并探究该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照护中使用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并在两种护理干预完成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发现,优质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梗;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大多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患者多以中老年为主。该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急等特点,疾病症状一般表现为突发性胸痛、胸闷、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休克。具有着极高的致残致亡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优质护理是临床中较为常见护理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价值。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与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照护中,并探究其实际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本院收治急性心梗患者中选取80例(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依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进行照护,现有两组基线资料如下:
        常规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1.54±3.36)岁。优质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46-79岁,平均年龄(62.04±3.45)岁。两组患者经各项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将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存在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相关照护,如生命体征监测与维护、基础护理等。
        优质组:该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就疾病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注意事项及相关预防知识等对患者进行进行讲解,必要时可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电视轮播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②心理疏导:受到疾病病情、个人心态、经济状况等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烦躁甚至产生偏激心理,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针对造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经过对主要原因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护理方案,结合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流程,提升患者对疾病正确认知的同时提升治疗信心和临床依从性。③体位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在抢救后需要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和治疗,而长时间的卧床与治疗中患者极易出现不适,而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来缓解其不适状况。在治疗以外的时间由专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体位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防止因长时间卧床而造成肢体僵硬或肌肉萎缩。⑤饮食护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由专人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依照科学膳食营养比例对患者进行营养搭配。考虑到患者绝对卧床,胃肠蠕动状况较差,所以在饮食及烹饪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慎重选择。在饮食中需要选择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在饮食中尽量避免高油、高盐高糖类的摄入,严禁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可通过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来预防患者出现便秘状况。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定:通过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各项进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判(使用SF-36评分量表)。将各项单独职能分值设立为20分,总分则为百分制,生活质量与评分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分析软件进行分析(SPSS21.0统计软件),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质量则使用X2检验。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但经过对比后,优质组患者的各项分项数据及总分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对比见下表: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中老年群体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与之相对的,由急性心梗所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也随之提升。如何在临床中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就成为了较为关键的问题。
        优质护理是将病人当做护理核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方式,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优质护理立足于为患者着想,将一切护理流程优质化、高效化,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对比中发现:优质组患者的各分项评分对比中与常规组同项间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在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分项及总分值评定总对比,优质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可将该护理方法在此类患者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荣, 马慧, 王剑鹰.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式及施行体会[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6):1010-1011.
[2]陈旭娉.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09):115-117.
[3]李素琼. 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10(03):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