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陈秀艳
[导读] 研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
        陈秀艳
        (嘉兴市中心血站供血科,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使用去白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去白悬红组(n=40),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悬红组(n=40)和未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对照组(n=30)。统计不同输血组治疗期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手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去白悬红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悬红组(22.5%),P <0.05;去白悬红组术后各类感染的总发生率(12.5%)略低于悬红组(17.5%)及对照组(20%),P>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去白悬红组更短,且住院时间亦缩短。结论: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可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缩短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且并未增加机体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结直肠癌;输血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措施,围手术期予以输血可短期内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供应临床的血液制品多无去白细胞处理,其作为同种异体血输注给患者后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较多见。嘉兴市中心血站从2018年1月起以过滤法使用一次性去白细胞血袋制备并向市各家医院供应去白悬红。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将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胞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全都经过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依据输血的具体成分将患者分成三个观察组:输入的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作为去白悬红实验组,输入的为未去白的悬红细胞者设为悬红实验组,没有输血治疗的设为未输血对照组。其中,去白悬红组,年龄为49~90岁,平均(67.95±10.99)岁。悬浮红组中,年龄为49~88岁,平均(66.90±10.48)岁。未输血对照组中,年龄为47~80岁,平均(65.10±8.99)岁。3组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术前最低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去白悬红组首先采用专门的过滤器进行血液制品的制备,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前规范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符合使用指征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输注。对照组患者均未进行输血治疗,但临床上已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如补充铁剂、加强营养支持等,术前准备时间稍长,以确保达到手术准入标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个实验组输血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三组手术后微生物感染的发生情况、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实验数据实施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输血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去白悬红组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悬浮红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23),见下表。



2.3 三组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去白悬红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7.75±0.81)d,术后住院天数为(8.83±0.87)d;悬红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9.85±1.70)d,术后住院天数为(12.48±2.41)d;对照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11.23±1.87)d,术后住院天数为(14.80±2.72)d。去白悬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在成分血制备中使用离心、过滤、沉降等技术手段,将献血者血液当中的白细胞及白细胞氧化代谢产物去除后再用于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不仅可以快速纠正贫血症状,还可以减少高活性氧自由基、白细胞氧化代谢产物对红细胞和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更有利于机体术后免疫功能调整,从而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1]。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多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瘙痒等症状,其原因目前多考虑为输入的血制品中所含有的白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所导致。而其中,白细胞及其氧化代谢产物更是引发不良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血制品中白细胞寿命比较短,当进行输血治疗时,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可能已经坏死、变性形成抗原类物质和/或高活性的氧自由基,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进而破坏红细胞、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结直肠癌患者中老年病人多发,本身已存在免疫功能下降,耐受性不佳,因而更易引发上述反应。本研究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其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明显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
        手术后发生的各种感染同样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不利因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切口愈合障碍都会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议,既往多数研究认为: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和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甚至会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降低5年存活率[2],遂使得相当一部分外科医生形成了围手术期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的观念。但以上多是基于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的研究而下的结论,况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将术后感染及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都归因于输血,也不尽合理。随着近些年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输血技术,黄勇雪等在其基于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中则认为围手术期的输血可短期内提升病人抵抗力,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任晓红[3]等在其研究中亦指出输注去白悬红可减少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微生物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提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患者术后总的感染发生率略低于输血悬浮红细胞组和未输血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缩短和住院时间缩短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这也证实了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的疗效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勇雪.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9(03):278.
[2] 陈孝平,汪建平,秦新裕,等. 外科学[M].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4-26.
[3] 任晓红.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杂志, 2019,17(08):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