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董乂源
[导读] 主要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在现代中医临床内科学及临床物理治疗实践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评价
        董乂源
        丹东市职工疗养院  辽宁省丹东市  118000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在现代中医临床内科学及临床物理治疗实践中的具体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将我院120例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活血化瘀组(n=60)和观察组(n=60)。结果:从总有效率比较来看,活血化瘀试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结论:现代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对于血行不畅,瘀滞内停而引起的血瘀气滞痰凝等一系列症状,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合广泛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疗法;中医临床治疗;疗效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对中医药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让更多人发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亮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来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其中活血化瘀法是常用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于瘀血阻络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及疑难杂证均有显著疗效。通过活血化瘀来治疗疾病的记载最早见于《伤寒论》,通过活血化瘀行滞的药理作用,使周身气血运行通畅,进而有效调节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随着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很多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头疼、腹痛、胸闷、嗳气等变化多端的症状,单纯依靠西医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此时通过中医辩证施治、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干预,可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本次研究就是针对中医活血化瘀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将我院120例内科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组(n=60)和观察组(n=60)。其中活血化瘀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在26岁至76岁,病例:头痛16例,胸痹22例,腹痛12例,中风偏瘫1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28岁至79岁,病例:头痛19例,胸痹21例,腹痛8例,中风偏瘫12例,所有两组患者均完全符合医院临床诊断医疗组的住院诊断标准,无明显认知性脑功能发育障碍,两组一般治疗情况综合比较虽然差异大但无明显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症状体征治疗,根据呼吸情况给予氧气支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给予吸痰治疗,避免呼吸道阻塞;结合病情,给予常规抗生素,氟桂利嗪、硝酸异山梨酯片、奥美拉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活血化瘀组: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型,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如头痛伴失眠健忘耳鸣的患者,可以使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组成:赤芍、桃仁、红花、石菖蒲、白芷、生姜、大枣根据症状偏重加减。放入250ml黄酒中,煎煮至150ml,睡前温服。如胸闷、胸痛的患者,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根据症状偏重加减。浸泡1小时后用水煎煮,煎煮两次混合均匀后等分,每份均在饭后20—30分钟温服。如腹胀、腹痛的患者,可以使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处方组成: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根据症状偏重加减。水煎煮,煎煮两次混合均匀后等分,每份均在饭后20—30分钟温服。如中风后遗症而见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根据症状偏重加减。水煎煮,煎煮两次混合均匀后等分,每份均在饭后20—30分钟温服。
1.3观察标准
        标准:显著—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未感不适,有效—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未感不适,无效—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没有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减轻程度、身体康复程度、心理康复程度,从生理、心理、社交各角度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分,并调查分析患者治疗满意度总体情况。
1.4统计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个结果。
        从总有效率比较来看,活血化瘀试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从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率的发生率分布来看,活血化瘀治疗组为3.33%,对照组为20.0%,差异较小有一定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详情请参阅下表。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不良的家庭生活习惯和浮躁的工作心态,常常引起各种内科疾病。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疾病种类变幻莫测。新冠病毒的大肆攻击,激起了每位医者的斗志心、责任心,面对疫情,我国充分发挥了现代中医药辩证施治、多阶段靶点综合干预的独特治疗优势,探索设计形成了以现代中医药治病为主要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高效系统治疗方案,成功的应对了挑战。中医常说,久病多瘀、久病入络、怪病多瘀之说,因而针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及各种疑难顽症在辩证治疗基础上若再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疗效。因此在中医内科临床中活血化瘀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灵活巧妙的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疾病,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活血化瘀法,可化瘀行血,调经止痛、散结消肿。适用于瘀血所致的经痛、经闭、症瘕、半身不遂、各种瘀痛等,临床表现以刺痛明显且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苔紫暗多伴瘀点瘀斑,经来多瘀块,触之有形,固定不移,按之疼痛,脉涩或弦为特点。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瘀血常伴气滞、气虚、寒凝、热灼,故常配伍行气、补气、温通、清热的药物,代表方有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桃仁承气汤、补阳还五汤等。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瘀血之证,若逐瘀过猛,则易伤正气,在运用活血祛瘀法时,适当加入养血滋阴之品,对瘀血内停,血不循经而行的吐血、衄血者,须知瘀血不祛,出血不止,应当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使瘀血得去,血可归经。活血化瘀法可以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血运行,疏通血脉,通则不痛,明显缓解症状。
        经多年现代生物药理学临床研究,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运用中发挥重要作用:1、有效改变生理活动可以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与增加氧气供应2、直接激活纤溶,有效抑制体内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加快血小板的流动性。3、显著改善外周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缺氧耐受能力。4、抑止氧自由基、影响炎性介质的代谢5、直接诱导杀伤肿瘤细胞,诱导促使肿瘤恶性细胞发生凋亡。6、可以减少脑水肿,改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来看,活血化瘀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活血化瘀治疗组为3.33%,对照组为20.0%,差异率具有重要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从临床治疗总满意率来看,活血化瘀组为96.00%,对照组为8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在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作用重大、运用广泛、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继续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原则,将国粹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勇,张艳,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早期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3-84.
2杨亚旭,黄小丽,陈琳,邵丽娟,朱琦,董小耘,卜平,孔桂美,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外治方剂的筛选归纳[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5):25-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