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李平静1 刘应虎2 周春来3
[导读] 分析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平静1   刘应虎2   周春来3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要】 目的 分析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对比分析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比对照组短,脑室-腹腔分流率较对照组低(P<0.05),预后良好率与颅内感染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好,预后良好。  
        【关键词】 脑室出血;腰大池引流;置管时间;预后
        脑室出血患者突然发病,且病情拜变化紧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脑室内积血会对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因而可导致急性梗死性脑积水或者脑疝,而脑室出血会与患者的脑脊液相混合,导致脑部血细胞破坏,引发脑组织及脑神经损伤,这也是脑室出血临床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1]。目前,脑室出血采用常规的脑室外引流,对积血的清除效果不明显,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近些年来,腰大池引流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对其临床应用效果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5±3.7)岁,平均GCS评分(85.6±8.9)分;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3±4.1)岁,平均GCS评分(86.2±7.8)分;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综合检查确诊脑室出血,符合腰大池引流指征;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存在本治疗禁忌症者。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脑室出血量高于60%者,入院后采用钻孔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持续治疗7d后改为腰穿放脑脊液治疗,每次最多20ml;脑室出血低于60%者,于入院第2d实施腰穿放20ml脑脊液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患者入院第2d,于患者腰L4、L5或者L3、L4间隙穿刺,将引流管置入,每隔4-6h释放一次脑脊液,每次放脑脊液30-50ml,于治疗1d、3d、7d及14d进行CT扫描,测量脑室出血残余量,并测定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置管时间在2周内。治疗后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仍未下降至正常值者,选择另一椎间隙置管继续引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指标,以置管时间、脑室-腹腔分流率及颅内感染率、预后良好率为评估标准,以治疗后3个月进行改良Rankin Scale 评分(mRS)评估为标准,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x±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为(233.6±20.2)h,对照组为(246.8±25.3)h,观察组更短(t=2.412,P=0.019);观察组脑室-腹腔分流率为0.0%(0/35),对照组为14.3%(5/35),观察组更低(X2=5.385,P=0.020);观察组颅内感染率为11.4%(4/35),对照组为2.9%(1/35),观察组更稍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1.939,P=0.164);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51.4%(18/35),对照组为45.7%(16/3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0.229,P=0.632)。
        3 讨论
        在脑室出血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比较简单方便,且通过手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降低死亡风险。还可促进患者脑室内的积血迅速排出,降低脑室系统内外脊液循环通路障碍,因而是常规的脑室出血治疗方案。
        而在临床治疗中,认为脑室出血出现的血性脑脊液及分解物质会长期刺激蛛网膜颗粒,因而影响脑脊液吸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血性脑脊液,是治疗及避免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案。而研究时间证实[3],通过长时间脑室外引流,可以达到较好的清除血性脑脊液及其分解产物的作用,但会引发颅内感染风险增加。并且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会对脑脊液循环压力梯度形成造成影响,因而应用安全性有待考证。采用腰大池引流,引流部位在脑脊液吸收远端,可形成较好的脑脊液循环压力梯度,在远离侧脑室部位实施引流,可保证引流的血性脑脊液尽快被新生脑脊液取代,提升脑部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时间比对照组短,脑室-腹腔分流率较对照组低(P<0.05),预后良好率与颅内感染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通过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后,患者脑室内外脑脊液循环通路可以有效恢复,再继续实施脑脊液引流,可有效清除血性脑脊液,缩短置管时间,且对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效果比较明显。不仅如此,在脑室出血发病早期,采取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具有更加安全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腰大池作为穿刺引流部位,毛囊不丰富,在同样的置管引流时间内,皮脂腺及韩汗腺内出现的细菌,不容易入侵患者机体,而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细菌入侵侧脑室引流管的风险更高,因而产生的颅内感染风险更高
        综上,在脑室出血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相比,在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置管时间上看,腰大池引流术的指标更优,说明采用这种方法治疗脑室出血,引流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佳, 刘仁忠, 简志宏,等. 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v.40(3):132-135.
[2]郑文平, 郭彦明, 张笃. 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6):99-101+105.
[3]许金发, 庄义杰. 腰大池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效果评价[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20, 18(1):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