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排龈法应用于冠修复患者固定修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李少冬
[导读] 观察双线排龈法应用于冠修复患者固定修复的效果及不
        李少冬
        青白江区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四川省成都市,610307

        【摘要】目的:观察双线排龈法应用于冠修复患者固定修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以72例在本院进行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纳入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数字表中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36例/组),分别接受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对比两组固定修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冠固定修复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线排龈法应用于冠修复患者固定修复中效果显著,患者固定修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推荐应用。
        【关键词】双线排龈法;冠修复;效果;不良反应

        口腔固定修复术是牙体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手术过程中排开牙龈进行印模制取十分重要,其中准确和清晰的排龈过程可以为修复提供优良的视野及环境,减轻修复损伤。本院在关于修复患者固定修复中就主要采用双线排龈法,本文将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纳入72例在本院进行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纳入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①有出血性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牙颈部有松动龋坏的患者、③牙齿存在偏斜或扭曲排位异常的患者、④牙龈组织紧张度较大或游离龈较薄的患者。然在随机数字表中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36例/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20~56岁、平均(46.19±6.45)岁,包括31颗前牙龈下缺损,26颗前牙龈下缺损,共计57颗。研究组患者男18例、女18例,年龄25~58岁、平均(44.08±6.32)岁,包括33颗前牙龈下缺损,28颗前牙龈下缺损,共计61颗。基线资料两组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接受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
        其中单线排龈法方法为:常规进行患者的牙体预备,上牙下牙均完成预备后要进行隔湿及干燥,紧接着观察患者牙龈沟深度与游离龈的紧张度,并根据牙龈沟深度选择相适合的排阴线,取排龈液与专用排龈器,在排龈线上使用排龈液后使用旋转手法将其置入患者肩台与牙龈间排龈25min,注意止血防止感染,最后拿出排龈线,灌模取模。
        其中双线排龈法方法为:同单线排龈法一样常规完成牙体预备,上牙下牙均完成预备后要进行隔湿及干燥。然后取使用专用排龈器,准备止血剂和粗细不同的排龈线,将一根较细的排龈线置入患者游离龈与基牙之间,观察排龈线的位置来预备下牙体,保证肩台位置应在龈下0.5mm且小于1/2的正常牙龈沟深度。固定这一排龈线后,去除两端多余的龈线,再取一根较粗的龈线放于先前较细龈线之上,龈沟外留一小段线头。然后排龈并注意止血防止感染,15min左右后取出较粗的牙龈线,灌模取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修复优良率,评价标准为:①优。肉眼可见游离牙龈、基牙肩台界限、印模边缘十分清晰,患者牙龈未出血。②良。肉眼可见游离牙龈、基牙肩台界限、印模边缘比较清晰,患者牙龈少量出血。③差。肉眼可见游离牙龈、基牙肩台不连接,界限模糊、肉眼难辨,印模边缘粗糙,牙龈出血并影响正常修复视野。
        其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分别以“x±s”“n(%)”形式表示,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2.1固定修复优良率比较
        冠固定修复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印模取制是口腔固定修复的重要环节,印模取制的准确度、清晰度影响着口腔固定修复的效果。而印模取制,龈线排龈应用最多的技术[1],本研究就主要对其中双线排龈法的应用与效果展开了研究,并与单线排龈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接受双线排龈法的研究组,口腔固定修复优良率高于接受单线排龈法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研究组线排龈法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具体来分析,口腔修复体的边缘都位于牙龈下方,印模取制前需要排开牙龈去的准确的印模,并且要保证硬膜清晰完整,避免损伤患者正常的牙龈组织。其中的单线排龈法,可以清晰暴露牙体缘线,操作简便,患者出血少通常不需要止血剂。而双线排龈法,在取模前仅取出上层龈线,取模后再取出下层龈线,利用沟底部排龈线保持干燥、隔湿,取得清洁、干燥排龈环境,并且与止血剂配合使用,减少牙龈出血,可减少对牙龈的损伤[2]。虽然方法较单线排龈法操作更为复杂,但双线排龈法取模时可在龈底沟保留龈线,可避免龈沟关闭,视野更为清晰,提高口腔修复的效果,对牙龈的损伤更小[3]。因此研究组患者的修复优良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少。
        结论:双线排龈法应用于冠修复患者固定修复中效果显著,患者固定修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虹. 双线排龈法对口腔固定修复效果影响及不良反应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05(020):71-72.
[2]何光伟, 张萍. 三种不同排龈方法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比较[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 v.41;No.229(05):85-87.
[3]牛荷. 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6):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