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入选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25±1.52)h、住院时间(8.25±1.12)d、骨折愈合时间(9.25±1.52)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促进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中,椎管内麻醉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特别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发生骨折后,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同时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差,术后恢复较慢,且易增加并发症风险,具有极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主张手术治疗,而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痛苦,促进骨折早期愈合[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椎管内麻醉的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年龄均在70岁以上;(3)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原发性疾病者;(2)排除伴有精神疾病者;(3)排除合并继发感染者。
观察组年龄72岁~88岁之间,年龄平均值(80.12±1.03)岁,其中男38例、女12例;Evans分型:Ⅱ型20例、Ⅲ型20例、Ⅳ型10例;合并症: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有1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10例患者合并脑血栓。对照组年龄73岁~88岁之间,年龄平均值(80.65±1.32)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Evans分型:Ⅱ型21例、Ⅲ型19例、Ⅳ型10例;合并症:有2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有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10例患者合并脑血栓。两组基线资料的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给予其依托咪酯麻醉,剂量为0.15-0.30mg/kg,在插管麻醉后,给予其微量泵注丙泊酚,注射速率为每小时5-8mg/kg,并给予其瑞芬太尼,以每小时10-12ug/kg的速度进行注射,维持麻醉。
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
取患者侧卧位,将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在脑脊液外流后,应给予其注射12mg罗哌卡因加2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注射,后给予患者硬膜外置管,再给予其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维持。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结果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25±1.52)h、住院时间(8.25±1.12)d、骨折愈合时间(9.25±1.52)d。
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5.52±2.89)h、住院时间(12.52±1.41)d、骨折愈合时间(12.25±1.08)d。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分析并发症情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