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英
如皋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 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具体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如皋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0例。根据双盲法,将所选的患者样本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基线组25例,行基础护理;讨论组25例,行预见性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基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讨论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值得在护理干预中积极推广或借鉴。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心律失常;复发
前言
作为心血管内科临床多发的一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发病后,患者的冠动脉容易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如果血小板大量聚集在斑块表面,还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等问题[1]。若患者病情进展过快,还会引发相关危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影响疾病控制、预后的同时,还会增加死亡风险。据孙楠楠等学者[2]指出,为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恶化速度,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纳入课题,经过对比分析,旨在探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如皋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课题研究。以双盲法的分组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基线组(n=25例)和讨论组(n=25例)。基线组包含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5~78岁,平均为(64.39±5.74)岁,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1例,阵发性室上速3例,其他1例。讨论组包含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3~79岁,平均为(64.43±5.68)岁,失常类型:室性早搏19例,阵发性室上速4例,其他2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和信息,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入选标准:①满足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②近期未发现有出血倾向;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排除标准:①精神或神经疾病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临床资料缺失者;④治疗积极性较差者。
1.2方法
基线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如药物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等。
讨论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体征监测: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全程陪护患者。在AM 9:00 ~ 12:00、溶栓后3 h内等高危时段注意监护患者病情状况,采用24 h常规心电监护的同时,每隔15 min还应观察一次患者的体征状况,检查有无胸闷、气促、眩晕等心律失常前驱症状的发生[3]。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发病时病情比较凶险,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该加大心理护理的力度,利用自身掌握的心理干预知识,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向患者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方法等内容,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度。③并发症护理:据相关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还伴随着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生命威胁[4]。为了控制或减少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定期监测并记录其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或解决。④延伸护理:出院后,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改善延伸护理的质量,定期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近期的用药、康复情况,同时还能帮助患者解答延伸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5]。如果患者病况出现恶化迹象,应立即送诊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 SPSS 23.0,分析并处理临床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或X2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基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讨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组间数据对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主要以患者病情为主,结合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进而阻碍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基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讨论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体征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延伸护理等方式,向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值得在护理干预中积极推广或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袁媛.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具体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12):974-975.
[2]孙楠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性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218-219.
[3]叶利华.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43-144.
[4]边雅清.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225-226.
[5]王轲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