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 胡应秀通讯作者
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5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袋鼠式护理组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袋鼠式护理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改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和住院的时间。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情况
产科普遍存在早产儿。有些早产儿由于发育不足40周,器官功能较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比足月新生儿有更大的生命危险。为使重症监护室的这部分早产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迅速康复,在不断完善治疗操作各个方面的同时,更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早产儿是指体重和器官功能低于正常足月儿的新生儿[1]。因身体状况较差,死亡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需对新生儿入住 ICU治疗。袋鼠式护理又称皮肤接触式护理,是指新生儿母亲会让宝宝靠近胸部,用袋鼠式的方式照顾新生儿。袋鼠式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母婴皮肤接触,可减轻不良刺激,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使新生儿得到安全、温暖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2]。本研究探析了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5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26。其中袋鼠式护理组胎龄在23至3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28.21±1.21)周,出生体重为0.5-1.8千克,平均体重(1.53±0.32)千克,出生头围28-31厘米,平均头围(29.21±1.53)厘米,出生身高39-42厘米,平均身高(39.34±1.54)厘米,男14:女12。对照组胎龄胎龄在23至3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28.25±1.27)周,出生体重为0.5-1.8千克,平均体重(1.55±0.31)千克,出生头围28-31厘米,平均头围(29.25±1.56)厘米,出生身高39-42厘米,平均身高(39.56±1.52)厘米,男14:女12。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检查生命体征,做按摩,保暖,喂食,清洁等护理工作[3]。
袋鼠式护理组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具体地说:早产儿的母亲选择舒适的坐姿,以卧姿躺在母亲的身体上,头部稍微偏移在两个乳房之间,以防止窒息。早产儿与母亲身体接触时,一定要注意背部等部位的保暖,防止早产儿感冒。母亲一只手拖着早产儿的臀部,另一只手在后背上。母乳喂养后,母亲可以与早产儿进行言语、眼神交流。这一过程中,护士必须随时陪在母亲身边,帮助母亲调整体位,观察早产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一天两次,每次1小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袋鼠式护理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和表2.
3讨论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生育率显著上升。因为早产儿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弱,体质差,生存力差。正常情况下,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消化吸收不良,加上营养储备不足,导致体质极差,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结果,大部分早产儿在出生后被送到新生儿加护病房进行治疗。早产儿在新生儿 ICU中病情不稳定,无法表达各种情绪,一系列的治疗刺激会导致早产儿生理指标发生波动。由于缺乏母婴接触,常规护理不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袋鼠式护理,也叫接触性护理,是指父母将早产儿抱在怀里,像袋鼠一样站着,贴在胸口,给早产儿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增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母婴情感交流[4]。
袋鼠式护理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更是母子间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嗅觉等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神经发育及亲子沟通。就护理干预而言,产科逐渐注重帮助早产儿各方面身体机能迅速恢复,其中袋鼠式护理干预是临床使用率最高,整体反馈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通过模拟袋鼠或树熊把新生儿贴在胸口,引导孕妇通过这种护理方法给新生儿提供温暖和安全感,不仅提高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而且对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也有重要作用。采用袋鼠式护理,可刺激早产儿皮肤感受器,增加其神经张力,间接改善早产儿睡眠,加速生长激素分泌,可加速蛋白和糖原代谢[2]。
通过研究发现,袋鼠式护理模式不仅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能提高家庭成员在这方面的满意度,充分证明了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袋鼠式护理就是通过母亲与早产儿的皮肤接触,坚持这种方法,一直坚持到胎龄40周,能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发育,稳定产妇情绪,其对早产儿的治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这一护理方法可以为早产儿创造一个与子宫相同的生存环境,促进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控制新生儿的体温[5]。另外,袋鼠式护理还能通过神经系统刺激早产儿的皮肤受体进入大脑皮层,改变早产儿的生长激素、甲状腺和胰岛素,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形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使其合并症发生率降低。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袋鼠式护理组心室率、呼吸频率、吸氧时间、住院日数、体重增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改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和住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孙秀媛,王一鸣.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513-3515.
[2]孟雪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20,44(03):54-56.
[3]刘新颖.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8):159-161.
[4]刘亚丽.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26(03):127-128.
[5]蒋红芳.袋鼠式护理对NICU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8,17(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