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霍艳虹,慕莉,黑朵朵
[导读] 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对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产生的具
        霍艳虹,慕莉,黑朵朵
        (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对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随机分配,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ADL评分、住院时间护理后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生活活动量表分值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对疾病康复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影响分析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出现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局部缺血性坏死。在疾病治疗中,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相关护理风险进行预知的护理手段。本文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观察组(n=30):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17±0.2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4±0.17)岁;对照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上限值76岁,下限42岁,平均年龄(59.85±0.39)岁,病程1~7年,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是健康教育、疾病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辅导,严格按照本院脑梗塞患者基本护理规范开展本次护理工作。
        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进展,预测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升护理工作可靠性。护理方案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相关人员做好自身技能培训和提升工作,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向患者本人及家属讲解相关护理常识和风险因素。
        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使用按摩方式和适当锻炼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对护理成果进行评估,指导患者以多样化的方式降低风险,注重控制饮食,并加强抗血栓药物,治疗期间督促患者禁止烟酒和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防止发生风险事件,提高预见性护理实际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观察并计算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2软件版本,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X2验证差异,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均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共计出现2例(6.67%)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10例(33.33%),P=0.009,X2=6.66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ADL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ADL分值提高、住院时间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具体指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以溶栓治疗和卒中单元治疗为主,轻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危重症患者危及生命安全。临床经验表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十分重要,可延缓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发生的症状进行提前准备,控制不良风险的护理模式。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患者并且,对下肢静脉血栓诱导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科学防控,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住院时间较长,需要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降低风险发生率。
        本文研究使用对照分析法,选取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ADL评分值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实践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果,患者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并且生活质量提高。预计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泽艳.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55-56.
[2]郭丽娟.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09):169-170.
[3]屈彦,牟春英,曹娜,郭晓娟,王亮,李青莉,张婷.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2):297-298+301.
[4]仲子轩.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系统医学,2019,4(20):178-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