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迦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评价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护理过程中护士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的变化,为耳鼻喉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3月16日至19日在我院行各种喉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或颈部气管切开术的住院患者以及未行气管切开术的住院患者各20例。空气质量检测器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环境中的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分别监测安静状态下患者佩戴气管插管、吸痰、气道湿化和取出气管插管的数据以及安静状态下非气管切开患者的数据。分析同一环境下两类患者病房内颗粒物和气溶胶的浓度,以及不同护理条件下气管插管患者的颗粒物和气溶胶浓度。结果:安静状态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溶胶密度明显高于未气管切开患者(p < 0.01)。01).护士吸痰时,气管插管患者的pm 2.5密度和气溶胶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患者的PM 10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耳鼻咽喉科护士在气道护理操作中直接接触高密度气溶胶粒子,职业暴露风险高。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 耳鼻喉科 气道护理 防控 策略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生了多例不明原因发热伴肺炎的临床病例。在实验室中,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其进行经检测,证明了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该种病例,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给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为了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问题。
发热、乏力等症状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由于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尚少,这种病毒更容易使人群感染。耳鼻喉科护士从事气管切开吸痰、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护理等日常操作。由于气管切开和颈部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始终与外界直接沟通,手术过程中痰液喷溅,使得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由于人们易患新冠肺炎病,无症状感染者不仅具有传染性,而且难以早期发现,这增加了疫情期间的暴露风险。本研究观察和测量了耳鼻喉科护士与气管切开患者密切接触后气溶胶浓度的变化,为耳鼻喉科护士在疫情期间乃至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提供参考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5月20日至5月25日,行气管切开术1例,半喉切除术20例,全喉切除术1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或颈部气管切开,均需要佩戴气管插管。无呼吸道传染病,平均年龄(61.35±8.21)岁。同期选择耳鼻喉科非气管切开住院患者20例,均无呼吸道传染病,平均年龄(63.25±6.35)岁。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病例纳入标准:①无传染病;②年龄≥18岁;③能配合监控涉及的操作,合规性好。病例排除标准:慢性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都知道实验方法和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了空气质量检测器。初次测量前,将仪器放在通风的地方超过12小时,以完成初始校准。测量时,将仪器放在离患者气管切开处30厘米的地方。护士完成手术后,记录监测点。每次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机身。每天两次紫外线消毒,每次30分钟。
1.3标准
1)PM2.5密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2.5微米的细颗粒数量2) PM10密度:指空气的单位体积,包括空气动力机械直径≤ 10μ m的细颗粒数量3)气溶胶粒子数:指悬浮在环中的空气的单位体积环境空气介质中固体或液体颗粒的数量。
1.4监测
非气管切开患者的监测方法对于与气管插管患者同时住院的非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病房在疫情期间保持开窗通风,在监测前门窗关闭10分钟,并有专人负责监测安静状态下呼吸时的瞬时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测量时,患者采取坐姿,不戴口罩,保持正常呼吸节奏。测试仪将空气质量检测器放置在患者面部前方30厘米处。每2分钟记录一次数值,记录3次,取平均值。非气管切开患者的监测方法对于与气管插管患者同时住院的非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疫情期间病房保持开窗通风,在监测前门窗关闭10分钟,并有专人负责监测安静状态下呼吸时的瞬时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测量时,患者采取坐姿,不戴口罩,保持正常呼吸节奏。测试仪将空气质量检测器放置在患者面部前方30厘米处。每2分钟记录一次数值,记录3次,取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描述性数据采用均值 ± 标准差表述; 2 组不 同患者间的数据分析采用 t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多组不同护理操作间的数据分析采用 SNK-q 检验法,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同一环境下不同病房病人气溶胶浓度的对比研究非病人病房24小时观察指数背景值为(6。pm 2.5(10)为97±0.58)μg/m3。84 1.42微克/立方米(PM10)和(1 487)。同时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PM2.5和PM10密度显著高于未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t =-8.27,P < 0.05)。t = -8 .76,P <0 .05) ;05).佩戴气管插管患者安静状态下的气溶胶粒子数明显高于未行气管切开患者(t =-9。29,p < 0.05).佩戴气管插管的护士PM 2.5密度和气溶胶密度显著高于安静状态、气道湿化和气管插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01).护士为患者取放内套管时的PM10密度显著高于安静状态下、气道湿化和吸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士检查了病人的呼吸道。加湿过程中颗粒物和气溶胶的密度与安静状态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流行期间,许多学者在研究或报告中指出,冠状病毒除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外,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可能通过暴露于眼表结膜而引起感染。当颗粒物和气溶胶颗粒沉淀时,它们可能会沉积在暴露的粘膜和皮肤上。所以在不保护眼睛和体液溢出可能性的前提下,手术时暴露黏膜的风险很高,可以通过戴防护屏或护目镜来保护。在本研究的数据中,当使用通风管道时,PM10的密度较高。值得一提的是,PM10粒子与PM2.5不同,容易吸入肺部,会在< 1 m的短距离内沉降在物体表面,污染周围物体表面,尤其是暴露于高频的物体表面。因此,物体表面消毒的时机和有效浓度值得进一步探讨
科学有效的防护是护士安全高效工作的坚强后盾。由于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小,研究涉及的场所、患者类型、手术类型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眼科、口腔等高危科室,进一步探索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传染病防护乃至日常诊疗密切接触的护士和患者的防护需求和防控要点,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聂雯瑾,归纯漪,杭冯易,袁士琍,徐静,张君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耳鼻喉科护士应对气道护理风险的防控策略[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03):203-207.
[2]张亚,杨修平,李双,肖伟,刘萌芷,徐晓翔,苏红果,吴婷婷,宋鹏,陈雄.武汉一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现状和建议[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03):193-195.
[3]David S.HuiEsamI AzharTariq A.MadaniFrancineNtoumiRichardKockOsmanDarGiuseppeIppolitoTimothy D.MchughZiad A.MemishabcChristianDrostenabcAlimuddinZumlaEskildPetersenab. The continuing 2019-nCoV epidemic threat of novel coronaviruses to global health — The 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Wuha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