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200
在人体的胃部结构疾病中,慢性胃炎具有整体病程长、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营养状态影响较大的特点。慢性胃炎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胃粘膜在长期的细菌侵蚀下发生糜烂性的炎性改变。从外观上观察可见,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色泽均匀性不足或者黏膜区域出现颗粒状增殖。另外,胃粘膜区域的褶皱状态异常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典型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突出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必须知道的慢性胃炎知识吧。
一、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结果证实,慢性胃炎的主要引发原因为HP感染,另外,一些HP相关因素的影响到导致的感染现象也被纳入到这类疾病的病因中。从我们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来讲,一些饮食习惯整体上缺乏规律性,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长期持续以辛辣食物为主食的人群,在慢性胃炎的患病几率上更高。另外,一些有饮酒甚至酗酒习惯、有饮用浓茶、浓咖啡习惯的人群也会比较容易患上慢性胃炎。除了从日常生活出发的饮食习惯外,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人也容易患上慢性胃炎,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1]。这类药物引起慢性胃炎的机理是对胃粘膜造成严重的损伤。
二、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要想找到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对这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在显著性上也有所差异,需要我们结合不同的临床症状对自身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判断。这也是进一步选择科学的方法达到良好地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总体上来讲,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总体上缺乏显著性,初期阶段患者会感受到出现上腹部不适以及饱胀感。由于初期的表现不够显著,也不容易引起充分地重视。而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逐步出现食欲减退、胃部反酸、恶性呕吐的症状,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胃部萎缩的现象,则会进一步造成贫血的问题。不及时治疗患者会进一步出现消瘦、腹泻的症状。
三、慢性胃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疾病的前期诊断和检验是进一步治疗措施制定和落实的前提,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针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技术现阶段也有了非常显著地效果改善。关于具体的检查方法,目前医院方面常通过胃镜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做过胃镜后,可提取患者的胃粘膜活组织。这部分组织可进一步进行病理学分析和检验,这种结合检查的方式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都是更高的。另外,在检查慢性胃炎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幽门螺杆菌指标、胃液以及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针对胃部的X线检查是针对性更强的检验,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2]。
四、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关于疾病的治疗在具体执行阶段需要结合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如炎症的严重程度不高,则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控制逐步减轻并消除病灶,当疾病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后,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饮食结构进行严格控制和调理。即如患者有酗酒、吸烟的习惯,应当戒烟戒酒,并且调整个人的饮食习惯,关于具体的饮食食谱推荐原则,包括了少食多餐,并且应当保证食物的软烂程度,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者生冷食物。另外,适当考虑患者的主观饮食习惯并制定合理的食谱是饮食结构调理的有效方法。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自身可结合实际共同协商确立一个合理的系列食谱。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是针对HP相关性胃炎提出的根除性治疗方式。
五、养护胃部的禁忌事宜有哪些?
除了配合做好治疗和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的调整外,保持一个整体上具有规律性的系列性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的禁忌了。具体来讲,有以下十大禁忌。①患者应避免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的现象。②患者应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③患者应当在烟酒量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忌出现过度吸烟或酗酒的现象。④应当按照每餐饮食的适宜进餐量按时进餐,避免饮食饥饱不均匀。⑤避免出现饮食卫生问题,这列问题是引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⑥避免出现饮食时间点过晚。⑦避免晚餐吃得过饱。⑧避免出现吃饭时狼吞虎咽的现象,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⑨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要及时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滥用。⑩避免饮用浓度很高的咖啡或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总的来说,慢性胃炎属于胃部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了做好疾病的预防,不仅要从疾病治疗的角度入手积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对疾病进行控制,从长期的尾部保养和护理的角度上来讲,针对个人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有效地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自身出发,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原理胃病困扰,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梁艺钟,林德荣,郭绍举,等.中药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16).
[2]杨佳卉,梁雨,罗培培,etal.荆花胃康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与四联疗法对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