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知多少,它比新冠可怕吗?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期   作者:李兴伟
[导读]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

        李兴伟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人以及牛、羊、猪、犬等,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可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社会经济损失。近年来布鲁菌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什么布鲁杆菌
        布鲁杆菌是胞内生长的革兰阴性多球状杆菌,无芽孢形成。对光、热、酸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敏感,日照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鲁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能力较强,在4℃奶油中可以成活6周,冰冻奶制品中30天,新鲜奶酪中50-100天,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天至4个月。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布鲁杆菌,在我国流行的有羊布鲁杆菌、牛布鲁杆菌、猪布鲁杆菌3种,以羊布鲁杆菌最常见。布鲁菌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黑龙江,近年南方非牧区的广东省、广西省也出现布鲁菌病暴发事件,河南、福建等省的发病率也有升高。目前疫区分布广泛,变化趋势体现为牧区向半农区甚至农区转化,由聚集暴发向散在发病转化。每年该病高峰发生于春夏之间,与动物产仔季节有关。
二、它有多可怕?
        布鲁杆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中性粒细胞聚集以杀灭细菌。存活的菌体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免疫力的数量及毒力的不同,可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繁殖生长并形成感染灶,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即突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人体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状。进入血液循环的病菌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后者中的病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症状加重,使发热呈波浪状。布鲁菌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骨关节累及最常见,特别是骶髂关节炎,其余还包括脊椎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等;累及生殖泌尿系统,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肾小球肾炎、肾脓肿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等,最新发现也可引起脑脓肿;呼吸系统受累可发生胸腔积液、肺炎;血液系统受累可有白细胞升高或降低、血小板缺乏、贫血等;心血管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心内膜炎、血管炎、心肌炎等。神经系统累及和心内膜炎虽不常见,但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布鲁菌病虽然没有新冠病毒传播快、广,没有新冠病毒来势凶猛,但布鲁菌病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有时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可怕。  
         三、预防
        1、管理传染源: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即羊、牛和猪等,其他动物如犬、骆驼、马等也可成为传染源。细菌可在哺乳动物生殖道黏膜细胞生生长,因此容易出现流产、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乳汁和尿液也常染菌。管理好传染源就应做好养殖场卫生工作,对牧区、乳厂和屠宰场定期卫生检查,对病畜及时隔离或宰杀,病畜流产物及死畜应加生石灰深埋,对病畜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用过的牧场需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方可供健康牲畜使用。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2、切断传播途径:布鲁菌病主要通过与病畜密切接触传播,病畜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环境后,细菌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之人。城市中最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用病畜的乳制品或肉制品。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罕见。切断传染途径就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与病畜接触,禁食病畜肉及乳制品、肉制品,外地输入的牲畜必须经血清学及细菌学检查,证实无病后方可放牧。
        3、保护易感者:人群对布鲁杆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多见。与家畜接触频繁的职业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牧民、屠夫、兽医、农民等,实验室人员培养布鲁杆菌时防护措施不当也容易受感染。流行区提倡对牲畜提供减毒活疫苗接种。牧民、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预防接种,由于不良反应大,仅推荐疫区人群在产羔季节前2-4个月接种。与牲畜密切接触过程中需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给牲畜接生者。人畜分居,生乳需经巴氏处理或煮沸,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可进食,生熟菜板分开。
四、症状
        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因感染的病原体、病程的阶段和累及的器官系统不同而异。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但少数患者可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后才发病。
        1、急性期:指病程6个月以内的感染。起病相对较急。表现为发热、多汗、厌食、头痛、肌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热型以弛张热最多,波状热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多汗常见于深夜或凌晨,体温急剧下降时出现大汗淋漓,且常伴有特殊气味;肌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关节疼痛常常累及骶髂、髋、膝、肩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刺痛。
        2、慢性期:指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和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有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病情可有活动,伴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或加重。不规律抗感染治疗所致的复发、深部感染灶未清除(骨关节、脏器脓肿等)是慢性感染的常见原因。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足量B族维生素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多食用易消化的蔬菜、水果,禁食黏糯、油煎烧烤类食物。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脑膜炎者需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2、抗菌治疗: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药物: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对合并脊柱炎、心内膜炎的患者,在抗菌治疗的同时,若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布鲁菌病有了一定了解,布鲁菌病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但它的传播是有限的,是可控的,即使患上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大家不要过分担心,产生不良情绪。为有效的防止被传染,日常生活中应生熟菜板分开,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进食,生乳经巴氏处理或煮沸后再饮用;牧民、农民按规定管理好病畜,在接触牲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特别是接触病畜时,必要时预防接种,人畜分居,流行区对牲畜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