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芳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处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处理)4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比较两组致残率及神经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24h、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致残率差异则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阶段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并进行rtpa溶栓处理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致残率;急性脑卒中;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处理
急性脑卒中病情重、起病急,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有研究指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5h时间窗内应用rtpa(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有利于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闭塞血管的再通,进而改善患者神经缺损,降低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所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4.5h内,MRI或头颅CT提示脑部缺血性病灶,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视力丧失、失语、肢体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2]。观察组平均年龄(62.59±2.73)岁,男女比例27∶17,对照组平均年龄(62.80±2.91)岁,男女比例25∶19,两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保护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进行rtpa溶栓治疗:预检护士接诊后紧急通知,开通绿色通道,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共同组成脑卒中救治团队,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溶栓风险,若符合溶栓适应症,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rtpa溶栓,剂量为0.9mg/kg(总量≤50mg),1h内滴完,然后办理住院手续,予以其他对症治疗。溶栓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24~36h再次进行头颅CT检查,判断患者有无颅内出血现象,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3]。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美国脑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重;使用MRS(Rankin修订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残疾程度,总分0~5分,0分为无症状,5分为重度残疾,将MRS评分>2定义为残疾,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致残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处理选择SPSS25.0软件,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明显。
2.结果
2.1 致残率
治疗后24h、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致残率差异则不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常导致患者失语、视力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预后差,且死亡风险较高。有研究显示[4],静脉rtpa溶栓治疗可恢复神经系统血液供应,再通阻塞动脉,恢复脑细胞功能,改善神经和脑细胞的缺氧状态。但rtpa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4.5h,这对临床急诊急救工作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h、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致残率差异则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阶段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将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各个环节均控制在较短时间内,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和脑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并进行rtpa溶栓处理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肖凌, 闫民利, 侯兰兰. 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处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19(7).
[2]尹媛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护理路径对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 v.27(04):110-111.
[3]孔令恩, 庄顺芝. 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039(008):938-940.
[4]刘云霞, 刘延云. 绿色通道溶栓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