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 了解2019年新都区居民人群死亡水平和特征,为制定疾病防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新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数据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9年新都区全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86.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7.9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单病种前5位死因依次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肺癌、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肿瘤前3位死因依次为肺癌、食道癌、肝癌。全区人口期望寿命为82.67岁(男性:80.13岁,女性:85.31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食道癌对居民生命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持续加强以改善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为主的主要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
人群死因信息是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群死亡原因构成、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是反映一个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卫生保健需求和制定卫生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受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的居民死亡谱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了解新都区人群死亡水平和居民死亡谱特征,为建设健康新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9年全区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全区居民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9年(2019.01.01-2019.12.31)成都市新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数据,所有数据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订正、删重,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人口资料数据来源于新都区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
1.2统计分析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分类。采用Office 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对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
2 结果
2.1人口结构特征 2019年新都区常住人口共810623人,男性396754人,女性413869人。年龄结构分布为“中间大,两头小”。(详见图1)
图1 2019年新都区人口金字塔
2.2人群死亡水平 2019年全区共报告户籍人口死亡病例4757例,粗死亡率586.83/10万,标化死亡率317.90/10万;其中男性2793例,粗死亡率703.96/10万,标化死亡率400.78/10万,女性1964例,粗死亡率474.55/10万,标化死亡率239.79/10万。全区婴儿死亡率为2.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67‰。
2.3死因顺位 2019年新都区居民前10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7.41%。单病种前10位死因依次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肺癌、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食道癌、肝癌、肺炎、糖尿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49%。男性和女性死因顺位有所差别,男性死因顺位的第1位为肿瘤,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
2.4不同年龄组居民死亡特征 年龄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0-15岁人群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1.09%,死亡率39.84/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60岁劳动力人群占总死亡数的15.51%,死亡率143.01/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死亡的83.40%,死亡率2418.2/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2.5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2019年全区居民共报告肿瘤死亡个案1450例,死亡率178.87/10万。肿瘤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癌、食道癌、肝癌;男性前3位肿瘤死因与总体一致,女性食道癌位于第7位,宫颈癌和乳腺癌分别位于第6和7位2.6期望寿命 2019年全区人口期望寿命为82.67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80.1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5.31岁。
3 讨论
2019年新都区报告粗死亡率586.83/10万,略低于四川省水平(647.12/10万),与四川省其他区县相比也存在一定差异(青白江区7.39‰[1],通江县588.40/10万[2]),标化死亡率为317.90/10万,低于杨进等[3]报告的广西省水平(563.55/10万)和杨雯等[4]报告的开封市水平(465.75/10万)。
全区居民报告死亡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其他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结果[1-6],这可能与男性更多地暴露于健康危险因素有关。其中,男性肿瘤、传染病和中毒损伤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女性死亡率的2.4倍、3.3倍、1.8倍,这可能与男性具有更多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及暴露于更多的环境危险因素等有关,建议针对男性加强宣传,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另外,从损伤与中毒男女死亡的差别来看,对男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尤为必要。女性在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的死亡率高于男性,建议加强对女性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及早干预,增强健康意识,推进高危人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全区死亡前3位肿瘤分别是肺癌,食管癌,肝癌,与川渝地区研究结果一致[1,2,5,6],但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差异[3,4],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和偏好造成了食道癌在川渝地区高发。提示在肿瘤防治措施中应结合地方饮食文化,以倡导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为重点来控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思敏.2019年四川省青白江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0):1484-1487+1503.
[2]李鑫,张劲,赵廷明,等.2014-2019年四川省通江县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12):44-48.
[3]杨进,毛玮,黄金梅,等.2019年广西常住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0,26(06):453-457+462.
[4]杨雯,温瑞,刘悦,等.2019年开封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02):156-160.
[5]黎瞳.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20,35(06):345-349.
[6]舒晓利,宁芳,瞿遥来,等.2014-2019年仁寿县常住人口全死因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21,36(01):4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