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风貌指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4期   作者:  张奕
[导读]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为目标。
        张奕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50000
        摘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为目标, 为提升村容村貌,建设贵州山地特色美丽宜居村庄,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引导农房风貌建设,本文主要是对贵州省农房风貌分区研究,形成分区指引。

        关键词:农房建设;农房风貌;乡村振兴战略
        
        一、引言
        紧密围绕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贵州省脱贫攻坚村庄规划农房设计大会战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结合多彩贵州实际,突出地区村庄与农房风貌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传承和创新不同地域村庄的传统记忆,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展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打造可阅读、可识别、可记忆的贵州美丽乡村,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省拥有较多民族聚居,贵州省不同地区农房会呈现不同特色,展现不同民族以及民俗的风格,这就为农房进一步改造提供了方向。可以根据民族民俗特色对农房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其观赏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也是吸引游客旅游的重要原因。
        
        二、贵州省村庄与农房风貌现状特征
        贵州省近几年发展迅速,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伴随着民族文化的消失以及民族意识的淡化,村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保护要求越来越迫切。根据调查情况,当前村庄与农房风貌的现状如下所示:
        (1)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不明显
        民族建筑留存逐渐变少,除既有的部份外,民居建筑中传统建筑元素、文化符号较少。对黔东南地 区的毛南族、仫佬族、苗族、畲族等民族的传统建筑调查发现,他们的建筑不管是空间形态、建筑体量,还是建筑材料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别。同村民交流发现,村民认为自己的房屋与其他民族的民居没有差异。 由此可见,全省相当多地区的民族民居已经相互融合,差异性不明显。
        (2)掌握传统技能的人减少
        从事本民族传统服饰、服装手工生产加工的群体在减少,掌握传统技能的人也在逐步减少,对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日常生活中民族服装穿戴行为在逐渐减少,民族服装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除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多数地方的少数民族穿戴本民族服装的现象在减少。
        (3)民族文化活动越来越商业化、程式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民族文艺表演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内在价值的认识在萎缩。 就全省而言各民族对本民族的溯源性认识在淡化。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少数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极大改变,少数民族意识已渐渐淡化,不知不觉已淡化。不少民族村寨的留守老人也基本没有民族 意识。对于自己民族的迁徙,历史等等已经毫不关心。
         
        三、农房建筑风貌要素
        对农房风貌形成主要由平面形态、建筑高度和立面形态、典型符号与装饰、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5个方面组成。
        平面形态是建筑结合不同的地形关系所反映形成一字型、L型(转角楼)、三合院、四合院等建筑平面格局。
        建筑高度和立面形态指的是建筑体量所反映出来的,包括屋顶、墙身、台基。
        典型符号与装饰是指民族文化符号在窗花、雕花、墙画、吊柱、屋脊、柱础、栏杆等小木作上的装饰性体现,是体现民族建筑的重要表征。
        建筑材料是农房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贵州传统民居主要采用木、土、石、瓦等建材;现代农房主要采用砖、混凝土、漆、玻璃、铝合金等现代材料。
        建筑色彩是建筑外观反映出来的色彩感受,是村庄景观主要影响因素。
        
        四、贵州省村庄与农房风貌特征
        根据对贵州农房建筑风貌研究,将贵州农房风貌分区分为7个风貌区,分别是黔中风貌区、黔北风貌区、黔东北风貌区、黔东南风貌区、黔南风貌区、黔西南风貌区和黔西北风貌区,。
        (1)黔中风貌区
        1黔中风貌区院落(坝)文化比较突出,平面形态可设计一字院、转角院、三合院和四合院等。
        2 建筑为传统三段式立面形态,坡屋顶为悬山顶,白粉墙、木板墙或石板墙。
        3黔中风貌区主要分布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是屯堡文化主要集中分布的区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符号丰富,建筑装饰中应突出典型符号,突出个性,传承文脉。
        4 黔中地区应多采用现代仿石材料、木色漆等材料的使用,突出对地域传统建材的传承。
        5 农房风貌色彩以灰、白、棕木色为主色调。


        (2)黔北风貌区指引
        1黔北风貌区院落(坝)文化比较突出,平面形态可设计转角院、三合院和四合院等。
        2 建筑为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白粉墙、穿斗线条装饰。
        3黔北风貌区主要分布有汉族、仡佬族、苗族等,整体以黔北民居七要素为典型符号和装饰,但在窗花、雕饰、柱式等细部装饰上应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
        4 黔北风貌区建筑材料传统为木材,现代主要通过涂料进行装饰。
        5 农房风貌色彩以白、木黄为主色调。
        (3)黔东北风貌区指引
        1 黔东北风貌区平面形态可设计一字院、转角院、三合院和四合院等。
        2 建筑多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白粉墙、木板墙、青砖墙。
        3黔东北风貌区民族杂居程度高,土家族民居建筑形式占主体地位,其它民族在转角楼形式的基础上,应加强本民族符号与装饰。
        4 黔东北风貌区应加强木材替代和仿青砖涂料的使用,传承地方建材文化。
        5 农房风貌色彩以砖灰、木黄为主色调。
        (4)黔东南风貌区指引
        1黔东南风貌区多为一字房建筑、三合院建筑。
        2 建筑多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木板墙、青砖墙。
        3黔东南风貌区主要分布有苗族、侗族、汉族等,是徽派文化主要集中分布的区域,符号特征相对突出。
        4黔东北风貌区应加强木材替代和仿青砖涂料的使用,传承地方建材文化。
        5 农房风貌色彩以木黄、砖灰为主色调。
 (5)黔南风貌区指引
        1黔南风貌区多为一字院、三合院建筑。
        2 建筑多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木板墙。
        3黔南风貌区是苗族、布依族聚居区,同时瑶族、水族、毛南族等民族文化符号特征也较为突出,应加强装饰,突出个性。
        4 黔南风貌区加强木材替代和仿青砖涂料的使用,传承地方建材文化。。
        5 农房风貌色彩以木黄、土黄为主色调。
(6)黔西南风貌区指引
        1黔西南风貌区多为一字院、三合院建筑。
        2 建筑多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木板墙、青砖墙。
        3 黔西南风貌区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区,徽派文化影响也较大,应突出地区民族符号装饰。
        4黔西南风貌区应加强木材替代和仿青砖涂料的使用,传承地方建材文化。
        5农房风貌色彩以砖灰、木黄为主色调。
(7)黔西北风貌区指引
        1 黔西北风貌区多为一字院、三合院建筑。
        2 建筑多传统三段式,悬山顶或歇山顶,白粉墙、木板墙、土坯墙、毛石墙。
        3 黔西北风貌区民族杂居程度高,融合性高,在黔西北民居的基础上,应能突出彝族、回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穿青人等民族文化符号。
        4黔西北风貌区应加强木材替代、仿青砖涂料、仿石涂料、土质材料的使用,传承地方建材文化。
        5 农房风貌色彩以灰、白、木黄为主色调,彝族突出黑、红、黄色彩的装饰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省具有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尤其是在村庄发展方面更具备其本身特色。因此,在乡村农房风貌建设方面,贵州省有其本身优势,虽然目前在乡村农房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策略提出和政府支持不断改善,贵州省乡村农房建设成果会越来越好。这是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号召,也是乡村自我努力振兴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晓. 小城镇地域传统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研究——以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石板街风貌整治设计为例[D].
        [2]许欢.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探析——以贵州省施秉县景观风貌规划为例[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 000(015):126-127.
        [3]韩琳子.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以石阡县坪望村为例[J]. 大众文艺, 2019, 000(002):247-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