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4期   作者:王圣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城市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这样现实的发展情况就导致了许多植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也并不合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王圣
        龙岩市永定区水利局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城市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这样现实的发展情况就导致了许多植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也并不合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进行必要的水土保持可以针对这样的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相关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的施行,也可以让有关水土流失的问题和生态环境被不同程度破坏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以此为治理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种情况,本篇文章从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分析入手,说明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几点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应用分析

        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工作一般可以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等几类,不同的措施虽然在实际的思路和使用的条件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基本上都是可以对水土资源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水土保持措施都可以发挥出其应用的效果,而针对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实际应用的研究,同样也是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一、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一)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水土流失会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原有平衡,例如说,水土流失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生态环境中原有的植被覆盖率,也会改变生态环境中河流的实际流向,另外,生态环境的原有状态也会被不同程度的被破坏[1]。如果此种现象严重的话,会出现沙尘暴或者暴风雨等比较恶劣的天气的出现,如果是在山区的话,还可能会出现山体滑坡或者是泥石流等现象,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洪涝劳灾害,对其中所在地居民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都是非常大的威胁。
(二)使得土壤肥力变差
        水土流失也会造成原有比较完整的土地资源被不同程度的破坏,让土地这一资源出现荒漠化的现象,且实际被利用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少[2]。另外,如果土地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自然的降水,也会使得土壤的实际肥力变得越来越差,进而出现粮食减产或者减收的情况。
(三)自然灾害频发
        由于存在水土流失的情况,会使得土壤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裸露情况,土壤中的泥沙也会随着水的冲刷而流向江河中去,其下游就会因此而出现泥沙被大量堆积的情况,江河的河床也会因此而有所提升,进而使得水位上涨。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排水的话,一旦遇到下雨的天气使得雨水储量过高,也不能及时的下渗,最终导致水库的实际防洪能力大幅度下降。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的,也会给住在这周围的社会民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工程措施应用
        有关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形式多样的工程设施,并通过这些设施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进而实现对相关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防治,现阶段比较常用的工程有截水沟、谷坊、淤地坝和相关排水灌溉系统等等[3]。在实际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由于当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各项生产健康活动,并在人类对于相关自然资源不断持续需求的基础之上,各种人类的相关活动也是社会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生产活动。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工程和设施的建设来有效提升相关水土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以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上的消耗,这样水土流失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整体生态环境的治理难度也会随之有所降低。


        例如在一些煤矿和金属矿等矿山比较多的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森林和草地等自然植被覆盖的一些山体,为了能够实现矿产资源的大面积开采,都是要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山体上锁覆盖的植被,而矿石上方的表土被剥离,形成矿区大面积的人工裸地[4]。这些位于山坡上的人工裸地,经过雨水或地表水的冲刷,会逐渐流失,甚至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在山区和荒流冲积扇上修建冲沟,建立山洪排水系统,这样即使矿山崎岖地区也不能因植被破坏而积聚水资源,雨水和地表水可以通过建成的冲沟流入山体水系,不会带走山体上的土壤和碎石。
(二)生物措施应用
        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种草以及各类的植被的相关养护工作,并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有效促进所在区域内的植被的实际覆盖率持续并提升土地的实际生产力,并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一些以林业用地中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的荒山、疏林地、被自然侵蚀的比较严重的地区,在其中集中连片的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选择耐瘠、耐旱,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较快的灌草种进行栽植,并以此来有效增加地面的实际覆盖程度,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在改善所在地区比较恶劣的基础条件的同时,固结地表,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作用[5]。
        针对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是非常适合使用条沟播草这种方式的,并在实际施工中配合人工施肥等诸多措施,进行造林。针对一些土壤裸露比较严重的地区,植物很难生长的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此种方式也是非常合理的。在实际使用此种方式的时候,要沿等高线布设小水平沟,品字型排列,沟面宽×深×底宽为50×30×30cm(沟深为沟下沿原坡面至沟底深度),沟水平间距3m,上、下行间距为2m(上、下沟中线之间距离),沟内挖方土堆放在沟下沿作埂,严重侵蚀退化地采用穴播木豆和宽叶雀稗的措施,平均每公顷穴播木豆5kg,宽叶雀稗5kg;每公顷下基肥有机肥和复合肥分别为24000kg、12000kg,穴播时间为春季。如此一来,在这些草木的遮挡之下,水土流失区域的实际风速会大幅度下降,风中所携带的泥沙也会被植物阻挡下来,风沙侵袭的问题也会因此而得到有效解决。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都逐渐的成为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措施,而在生态环境的实际治理过程中,有关此类技术的综合运用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6]。比如在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综合的预防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的区域等等,在这些区域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比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相关的监测点,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所在区域的水土保持策略,而对于一些已经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区域,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设备对其水土流失的实际防治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价。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可以为生态环境的相关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的,但是要向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其水土保持的作用,还需要对相关的生物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措施不仅最终效果好,且因为使用合理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和二次破坏,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效把握相关区域未来的水土流失情况,以此来切实提升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尤德纯.论水土保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218-220.
[2]张树功.浅议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5-6.
[3]陈姝颖.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0(12):55-56.
[4]杨辉,李春阳,杨德亮.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24):185-186.
[5]李星明,雷雯,陈芷涵,李家成.基于水土之美的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研究——以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04):624-631+669.
[6]刘成刚.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