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琮琪1 王萌茜2
1.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8
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北京市 100120
摘 要:作为中国跨地区水资源调配和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战略设施,它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自成立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目前来看,南水北调的总体效果基本达到,但是从细节上讲,为了南水北调既能满足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就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论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笔者选取其中导向、问题和措施为关键点进行问题和对策论述,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一、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
由于南水北调的水源利用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决定了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不断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共同保障提升。其中重点事业保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继续受益。基于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关键。这也决定我们必须把绿水青山作为金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生态补偿的指导原则,这是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理念包含和体现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本质和最高境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作用的不断发挥,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社会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从此看来我们在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中要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和落实。
二、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污染源多,形势不容乐观。从南水北调工程来看,涉及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多个省市,在我们科学调配水源的基础上,水污染也成为了最大问题,主要污染来自于城市用水以及突发性污染物。其中,城市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还有就是污水排放,这些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将污染物进行了南北串联,形成了大规模的水体污染。另外就是突发性水污染,主要是一些容易发生水污染的事故,比如说装载化学物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泄露到水体之中,还有就是一些污染企业的不规范排放等等,都是引发水体污染的主要诱因,这些对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巨大的挑战。
(二)缺乏流域统一立法和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点水资源利用工程,同时也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对于南水北调水域的调度工作,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的管理办法,尤其是在立法保护上要立足生态保护,强化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在南水北调流域各个省市进行立法规范约束,比如说绿色植被保护,涵养水源保护,以及各个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都需要用法律法规来做好约束和管理;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生态保护系统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南水北调经过区域相关保护法律条款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其中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需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健全完善,而水污染防治法则是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及时修改完善等。
(三)南水北调管理不协同,缺乏统筹和前瞻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实施南水北调过程中,尽管也实施了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社会是发展的,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部门在生态保护上必须具有连续性,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步伐,这样才能随着发展和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另外,就是在生态保护上,我们依然缺乏统筹和协调,各省市在保护好自身区域生态的同时,也要做到及时沟通和联系。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是上下游的关系,因此在水体保护上,我们必须要有统领意识,就是要以全流域水体和生态保护为统领,全面做好协同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生态保护到位。
(四)城市建设缺乏长远性和统一性。在南水北调初期,尽管我们对流域周边民众进行了搬迁,也有了很好的规划,但是随着人口的激增或者城市建设的变化,很容易忽略了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城市拓展代替生态保护,这并不是我们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初中,我国在实施工程中,是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依然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从而导致长久之后的生态破坏,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关系。
三、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调查研究,我们必须从切实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的战略目标出发,以南水北调流域管理为重点,探索流域管理和水资源改革,以管理为导向,率先垂范。为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流域内生态保护。围绕解决南水北调刘云环境脆弱问题,要做好生态系统建设,统筹推进森林、湿地和城市生态建设,特别是应该加强水域与海岸线的整合,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农业减少化肥农药,提高肥料利用率,重点是要实施好耕地的保养工作。对土地资源较少的区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强化污染治理,重点是要解决好土地的土壤污染等问题。另外在城市建设上,要立足长远,统筹协调,重点是要统筹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恢复水系完整性和连通性,建立水系生态循环,努力实现南水北调区域河流的生态化和自然化。
(二)完善流域管理机制。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学习古人的水利管理思想,重塑以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水土一体化、水土互助为特征的新型水土关系。通过艰苦卓绝的生态环境防治和保护工作,努力建立南水北调中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南水北调流域治理委员会拥有流域规划、执法和管理的权利,因此要通过管理和机制的共同推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
(三)科学规划永久安置区布局和建设。南水北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应该与人口前移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因此移民安置区要在区域乃至全国统筹规划部署,尽量靠近移民安置区,最大限度避免地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在安置点建设上,地方政府要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化。
(四)健全完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立足南水北调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要从管理机制和体系上着手,强化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尤其是要明确责任和分工,抓好生态保护重点工作推进。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协调配合,必须有统领意识,也就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南水北调区域内形成一盘棋,强化协同配合,做好植被、水域以及土地等各个方面的生态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的生态保护方式。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城市与流域水源的关系,既要合理利用,又要充分保护,做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农业和品牌旅游,促进生态环保和绿色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生态环境永久性保护。根据国务院研究制定的南水北调上游传统工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扩大和加强特色生态产业建设,加强环境监测。这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发展水经济,创造有生命的水产品,全面推进现有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结束语:总之,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国计民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和相关正常办法的实施,从而实现南水北调流域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丽丽. 张芳. 郭青平. 南水北调北大港水库底泥释放规律初步探讨[J]. 水系污染与保护. 1998年02期
[2] 胡其山. 李辉. 李广富. 梁存香. 南水北调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