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北京 100096
摘要: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为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需求。并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实行校企合作、学生顶(跟)岗见习、工与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基于此,本文结合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探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途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于2020年3月12日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城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交通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城轨行业首部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蓝图,是我国城轨行业领导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按照国家最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部署,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更新以及运营网络化、信息化、复杂化的不断提升,对于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加之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至少需要8~12年的时间,这也使得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成了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因素,从我国本科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规模来看,目前还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发展的需要。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知识,包括行车、客运、票务。同时由于运营管理专业的综合统筹性,学生就业后,还需要掌握其他专业的复合型知识,并会熟练运用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具备不同专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未来我国行业紧缺的运营人才主要集中在跨专业技术背景、实践动手能力强、管理协调能力强、具有一定优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对各种轨道交通专业储备力量需求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新线运营时,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问题日益显现。而城市轨道交通由于是一个技术麟集、系统庞大的新发展的行业,怎样拓展培养人才的形式,面临的重要难题逐渐转为怎样培养一批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团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不仅需要对在岗职工进行再培训教育,对新职工进行岗位前培训,同时还必须保证已经开通线路的正常运营以及新建线路的开通,为此,必须逐步摸索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术、高技能团队的培养模式。同时,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体,在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供需矛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实际,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材开发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合作机制不完善,各行其责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之下,学校和企业都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阵地,都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材的开发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协作来完成。但是如今的教材开发通常只是由学校的老师负责,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即便有一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材开发过程之中,但是其发挥的作用有限,导致开发的教材缺乏实践性指导意义,并不能够融合现在运用的最新、最前沿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方面起到的效用并不是很大。
2.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
高职院校较之于普通的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其使用的教材也应该和普通的高校区分开来。但是,现在许多的高职院校依然运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存在着教材开发体系不规范的现象,与其整体的教学目标不匹配,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开展和学生的需求不适应,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很难学以致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新项目、新要求
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材编制的过程之中,参与编写的人员很难打破自身的思维方式,比较墨守成规,对原来的教材的改进幅度不大,使得整个教材显得枯燥无比,难以提升学生兴趣。对于教材之中的实践环节,可操作性不强,企业的制作工艺等内容在教材之中也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校企合作的实质性作用。
三、解决对策
1. 促进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价值实现
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鼓励院校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由企业技术骨干和教师共同参与,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实训课程设置方面,在课程标准、授课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要与企业标准对接,能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增强高等教育的意义。
2.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理论、客运组织、票务管理、行车组织、车站设备管理、运输需求分析、路网规划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行车、客运、设计技术技能,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中高级管理、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科研工作岗位群,能够从事运营管理、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3. 更新观念,创建完善的教材开发体系
教材开发的观念决定了教材开发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适应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需求,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交通轨道专业教材的开发始终围绕着“学生发展”的目标来实施,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结合于自身实际完善教材开发体系,编制出适合于自身教学的教材,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
4.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与专业素质
有研究表明,在工作及实践过程中,经过实战经验的考验,人们可以提高沟通组织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养成,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比较容易成为企业重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加大改革力度,开创新项目、新要求
近年来,城市的轨道交通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教材并未随之革新的情况,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足够的重视。加大教材开发改革力度,开创新项目,新要求。首先,教材编写人员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并实现实际操作的融合,其次,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动画等形式来展现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
结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更新以及运营网络化、信息化、复杂化的不断提升,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最终需求,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合作互助精神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怡民,李军,周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16-25.
[2]范大波,沈先荣,雷彩虹,马春燕.高职市政专业“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5):26-30.
[3]马聪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J].幸福生活指南,2014:5-8.
[4]唐建云,宋红霞,殷文,等.搭建“工学结合”新平台 提高“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J]. 中国地质教育,2015,24(0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