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卓鸿虹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卓鸿虹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了其他诸多行业得到发展。
        深圳市东土设计有限公司  5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了其他诸多行业得到发展。而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相关设计人员在建筑物建造之前,按照建设目的及任务,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设想,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用图纸和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另外随着生态建设的逐渐重视,如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了我们建筑设计人员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
        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理念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绿色环保性,建筑使用者也能感受到建筑的生态型和舒适性,这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在建筑设计中,要将生态和自然融入设计方案中,结合生态建筑理念的特点和应用原则,将生态设计手法合理的应用到设计方案中,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1生态理念概述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协调人、自然、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工程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设计中产生的噪音和设计环境等均应充分满足绿色设计的要求,从而为人们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可创建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相互影响的生活空间,更加系统且深入地研究住宅建筑能否顺应周围的环境,加强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明确建筑中的物质能量交换机制。
        2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是生态和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时,要注意生态和谐的原则,要将整个建筑看成一个整体,使得建筑设计方案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符合自然的景观美。在建筑设计中,主要从建筑设计的外形和外立面的颜色来考虑生态和谐性,结合周围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立面造型,并选择合适的外立面颜色,这样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一致,提升建筑的生态美;另外要充分利用建筑的周边环境来提升建筑美感,可以利用建筑周边的绿化片区和水域来打造整体的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还可以让建筑设计方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必花费额外的成本来进行生态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提升了设计美感。其次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生态建筑理念中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围绕人的需求和审美要求开展设计工作,在保证生态美的同时满足人的功能性需求。在设计方案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可以结合绿化环境来丰富建筑景观并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这样可以提升建筑方案的生态性。
        3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3.1空间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物通常以建筑物的性能为基础,选择建筑空间结构的具体形式。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薄壳结构是工程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设计人员要以空间结构体系为立足点,融合生态理念,以宏观的视角把控建筑空间生态设计效果。且在建筑场地布置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多种要素对其加以控制。通常,南北向的结构布置可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光能够降低照明能源消耗,且风力资源也可改善室内的通风效果,减少空调运行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另外,设计人员可以当地的盛行风向为基础布置建筑的朝向,这样一方面提升建筑物构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全面落实节能理念,增强居住者的舒适度。在居民建筑空间结构设计中,住户对建筑采光提出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加大该方面的重视度。且在建筑物外部结构中,墙体直接影响了遮光的效果,故而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建筑的光源问题。


        3.2注重生态技术的使用
        (1)保温设计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一定要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这样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用于温度调节耗用的能源。在保温设计中,要结合地区全年的气候情况开展设计工作,考虑保温技术适用性,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要在外墙设计保温性能较好的苯板,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与外界环境热传递的效率,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房间的朝向要选择合适,尽量坐北朝南,避免西晒导致室内温度升高过快,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2)节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节水设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当前的生态海绵建筑设计理念,在小区建筑配套的绿化设施中,要合理应用海绵设计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海绵设计可以暂时存储雨水,然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及清洗,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水资源消耗,提升建筑项目的节水性。(3)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建筑的朝向,尽量利用自然的太阳光,一方面是可以提升室内的采光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照明所耗用的能源,这也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品质。
        3.3重视建筑空间距离的综合性设计
        建筑空间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城市风貌、周边建筑布局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对建筑物朝向、楼间距、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保障建筑物通风性能与采光性能优越,从而在压缩社区功能建筑群空间范围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实际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居住舒适要求的设计标准。我国60%以上的城市年平均日照时间高于2000小时,若能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合理规划建筑之间的空间距离,能够达到较高的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应在进行建筑立体空间设计时,尽量将低层建筑设计在迎风面,并将高层建筑安排在低层建筑的后方,使各建筑间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在未来社区建设中与生态园艺相结合,能够增强人们居住的舒适感。
        3.4合理设计,以人为本
        住宅设计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居住区住宅设计时,应注重绿化布置,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合理分层布置;同时应充分发挥绿化植物对整个建筑群的隔音、防尘等作用,给人放松心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5自然能源利用建筑设计方法
        自然清洁可再生能源目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依托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建筑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供暖,以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地热能不但能用于供暖,还可以于空调配合使用,以地源热泵的形式对浅层地温能进行利用,以实现供暖制冷的目的,例如在北方地区地热能主要用于冬季供暖,在南方地区多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在冬天进行供暖、夏天进行制冷,通过对能热能的利用,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自然能源的利用,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加强建筑工程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工程低碳、环保、节能的发展理念。
        结语
        综上,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将生态文件理念全面的贯彻到建筑设计过程中,同时积极的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加强设计人员自身的设计水平,遵循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使用需求和特点,完成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总之,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锐.绿色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20,46(4):149-151.
        [2]任宇.环境的绿色生态化设计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推广应用[J].现代园艺,2019(8):144-145.
        [3]李欣,郝鹏.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9):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