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现阶段,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其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建筑结构稳定性具有良好作用。在应用该项施工技术时,应该明确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浇筑技术、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实施质量,做好温度控制,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一)混凝土运输
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也会对其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假如在长距离运输的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混凝土进行搬运,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积淀的情况,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功能。同时,长时间的运输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稀释的情况,降低其强度,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外界温度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混凝土外界的温度发生变化也会对其内、外部的温度造成影响,产生温差。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温度会与外界温度一致,在气温下降时,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也会快速增加,减弱混凝土的性能。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外界温度变化决定了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因而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
(三)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较厚,而且表面系数普遍偏低,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容易聚集大量的水泥水化热无法散发出来,进而促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急剧增加,内外部温差增加。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和水泥的类型、使用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混凝土放置时间越久,其水泥水化热也会越大。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原材料准备工作,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混凝土原材料,如符合设计与规范的水泥、品种多掺量小的外加剂、经过严格检验的粉煤灰、考虑施工要求选择的混凝土膨胀剂等,在施工之前需要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而且施工方与混凝土搅拌方应该建立良好联系,保证混凝土充分供应,促使施工正常进行。在实施混凝土试配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把控水泥的性能,可以选择低热、中热、微膨胀或者收缩性小的水泥,保证原材料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另外,在选择外加剂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外加剂的使用能够对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改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仅可以优化混凝土的特性,还可以替代一些水泥,减少水泥使用量,并降低水泥水化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之后会降低其强度。将混凝土膨胀剂应用于混凝土中,添加量应该在水泥总量的10-12%,能够实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隙施工的要求。此外,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的各种材料,都需要获取相关质量监督体系的认证,这样能避免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对整体工程造成影响。通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4月、5月、9月、10月期间,混凝土的最适温度为4-10℃,6月、7月、8月期间混凝土的最适温度为14℃,混凝土浇筑的最适温度为12-14℃,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其入模温度应该低于28℃,浇注体的温度变化应该在45℃以内。
(二)钢筋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钢筋是其结构的主要构成,会对整体稳定性、强度等造成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设置数量同等的砌块,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耐用性。
比如,基础底板结构的下部钢架可以连接到线臂上。在完成地板钢筋施工之后,可以对墙壁、圆柱上的钢筋进行调整,进而优化整体建筑的结构功能和性能。通常钢筋需要被深埋在混凝土中,其质量检查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完成钢筋施工之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钢筋进行精密性清洁和监测,进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三)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对此,应该合理把控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尽可能提升整体结构的性能,减少裂缝的出现,而且还能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保证施工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划分时,应考虑区段划分情况,包括施工长度、施工范围等,对结构进行细分。另外,针对施工缝实施组合施工,减少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应力差。同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经过后浇带施工能够促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具备工程施工要求的抗拉能力、韧性等。在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40天进行,在进行浇筑之前应该对凿毛进行合理处理,保证混凝土接触面的清洁性和湿润性,并关注温度控制,避免出现热胀冷缩情况,对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四)浇筑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时,应该先明确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结构指标、钢筋疏密程度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浇筑技术,不同施工位置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而才能获取良好的浇筑效果。在进行底板浇筑的过程中,可以实施斜面分层浇筑技术,对其进行平面分条、斜面分层,在底板下端实施浇筑。需要注意说的是,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每一层的浇筑应该根据从下向上、以坡浇筑的方法。同时,在进行层间浇筑采用间歇方式时,假如间歇的时间较长,或者超出混凝土初凝的时间,需要结合施工缝处理要求进行,保证浇筑的可靠性。
在实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该根据60天强度进行,满足设计要求,重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的质量,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在夏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较高,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进行降低,内部预埋管道时可采用水冷散热的方式降分,更好地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效果。
(五)混凝土振捣技术
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振捣技术的实施,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平整性等,可以在浇筑带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结合混凝土自然凝固的状态,在混凝土三个部分均等设置振捣器,从而保证振捣的密实性。在夜间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照明,并看到底层钢筋。在实施混凝土振捣技术时,振捣棒的应用应该上下抽动,将混凝土上下层充分震动,每一次的振捣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表面的均匀性、平整性,不再出现混凝土下沉、气泡为基准。假如钢筋混合较大时,震动角可以适当倾斜,震动速度保持50cm。主要注意的是,在振捣过程中,振捣器应该远离钢筋、预埋件、管道等,避免出现碰撞,影响振捣效果。
结束语
综上述,当今,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满足建筑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能结合人们需求对其进行改善。然而,在一些建筑工程结构中,由于混凝土的使用要求较高,比如温度控制、浇筑技术等等,在建筑施工中成为重要的结构要点。对此,应该深入研究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强度。
参考文献:
[1]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韩亚男.史俊.翁海源.陕西建筑.2019(09)
[2]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程鹏翔.门窗.2019(20)
[3]探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赵新亮.住宅与房地产.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