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西青区 300000
摘要:京沪高速铁路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城际铁路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接轨京沪高铁,便捷了人员外出,加速了地方经济发展。本文结合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旅客地道接长施工,对高速铁路旅客地道接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高速铁路;旅客地道接长;营业线、邻近营业线;安全防护;沉降观测;
京沪高铁安全运营是中国的一张“政治名片”,其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旅客地道接长施工必定对运营安全或多或少产生一定影响,如施工区域狭小、营业线安全压力大、可借鉴经验少等难题,本文就这一实例,主要谈一谈旅客通道接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工程概况
曲阜东站进出站地道向东(新建鲁南场)分别延长10.173米;接长地道净宽12.3m,净高4.44m,底板厚1m,顶板厚0.9m,墙身0.95m,框架采用P8抗渗C35抗侵蚀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停用曲阜东站5道,并拆除施工范围内部分既有曲阜东站5道,对既有的二处雨棚柱(7#、12#)进行托换施工,影响施工的通号、电力、信号等光、电缆防护,接触网停电配合等。待旅客地道工程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路基回填、5道无砟轨道及无缝线路恢复、4站台盲道砖还建及通号、电力等设备恢复等。接长地道均位于既有曲阜东站的地基加固范围内,已采用CFG桩加固。
二、施工方案编制及评审
本旅客地道接长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公司技术部门组织公司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审核,公司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审批,其后公司组织了专家评审,并按照审批意见在:既有电缆管线调查确认、完善挖断电缆应急预案、增加硬隔离防倾倒加固措施、施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完善主要材料数量表及机械设备表、细化有关平面位置关系图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完善后经报请监理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上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评审,评审后在:无砟轨道拆除之前,线路爬行观测方案;人员进出5股通道及临边防护措施;既有雨棚柱基础、挖孔桩与旅客通道相对位置关系;挖孔桩钢筋笼安装方法及防护措施;光、电缆防护措施,综合贯通地线单独进行防护,强弱电隔离防护;驻站(所)防护联系方式及登销记地点;补充施工期间影响运输组织、客服设备的相关内容,完善处置措施;既有地道与新建地道结合处的防水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
三、施工等级划分
本旅客地道接长施工严格根据济铁总发【2013】66号文要求将施工内容进行登记划分,营业线施工Ⅲ级有:跨月长期封锁曲阜东站站内5道,开设临时栅栏门;D609钢支撑吊装、拆除施工;开通前的线路打磨、电务调试、动检车压道、开通道岔及线路。邻近营业线B类的有:搭设4站台硬隔离防护设施;对旅客进出站地道内硬隔离搭设施工;对三电设备进行防护;硬隔离进行拆除、恢复站台面、旅客地道影响设备恢复及施工区域内钢轨进行打磨除锈。邻近营业线C类的有:测量放样、场地清理、围挡施工、无碴道床拆除及恢复、既有挡土墙拆除、防护桩施工、雨棚柱托换项目施工、基坑开挖及回填、挡土板施工、既有地道封闭端板拆除、接长地道施工、路基回填、附属工程拆除及恢复等。
四、自动沉降观测等技术应用
伴随着科技进步,因测量精度高、测量时间跨度大、资料提供及时准确等优点,自动观测技术被广泛采用,本旅客地道施工对曲阜东站既有线路、雨棚柱进行沉降观测,施工前对既有线路、雨棚柱进行调查,对地道施工影响范围的既有线路、雨棚柱进行施工前检测,形成记录。同时设置自动监测装置,监测点及监测仪器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布设,所有监测点均采用自动观测仪器,能实时读数、观测施工过程中的位移。
发现沉降达到黄色预警值时,第一时间告知施工单位,提醒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同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工务段及其他相关配合施工的单位。继续跟踪监测,查看沉降趋势是否有减缓迹象,如果沉降趋势加重,达到橙色预警值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加大监测频率,与各方实时共享最新监测数据;如果沉降量达到红色预警,立即停工,采取措施直至消除隐患。
五、人身安全专项措施
在营业线施工作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均严格执行以下“卡死”制度:
(1)没有相关部门审查签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没有与工务、车务、供电段及派出所签订好施工安全协议不准开工。(2)没有书面的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的地下电缆、水管等隐蔽设施没有查明并采取保护措施不准动工。(3)与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的防护员、驻站联络员、施工员等,没有经过培训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不准上岗。(4)施工区域设置围栏进行全封闭管理,施工地点一侧设看管房,安排专人看护围栏门,围栏门上锁,非作业时间,非施工相关人员、车辆严禁入内。(5)无计划、超范围、无登记、无防护不得施工。(6)施工要点项目严禁超前准备以及超计划范围组织施工。
(7)行车防护:严格按《济南局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3】66号文的规定及补充文件的通知,设置防护人员和防护标志,在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随时保持联系。(8)施工机械设备邻近既有线施工,做到“一机一人”防护。(9)施工照明:夜间施工具有足够的照明,本工程夜间照明利用车站雨棚内的既有照明设施,施工前与车站在安全配合协议中明确此项内容,同时配置6台移动照明设备,作为备用。
六、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1)驻站联络员及防护员必须由经过考试合格的正式员工担任。未设防护禁止开工。(2)严格遵照铁路总公司的有关文件、《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和济南局集团公司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3)施工前,与工务段、供电段、电务段、维管段等部门联系,签订书面协议;并提前报施工计划,经计划下达后,方可据此施工。(4)硬隔离带设置限界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固定牢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运送材料的车辆必须走规定施工路线进入施工地点。(5)对设置的警示标、硬隔离设专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6)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佩戴标志,并按要求携带防护信号用品。
(7)驻站联络员应采用具有可靠的通讯工具。(8)由驻站联络员在车站办理作业登销记手续,使用通信设备向施工负责人传达调度命令。施工负责人与驻站联络员核对调度命令内容,并确认与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之间相互通信良好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七、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加强员工在邻近营业线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遵章守纪和标准化作业的教育,认真学习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施工规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铁路总公司的“铁路行车线上施工安全规则”及铁路有关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2)施工中与设备管理单位密切合作,主动征求设备管理单位对施工方案、施工计划的意见,使施工方案、计划安排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实际,并征得设备管理单位的支持。做到施工运营两不误,设置完备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保证行车安全。
(3)影响营业线正常运营的一切施工,严格依据济铁总发[2013]66号文通知精神,及时提报营业线施工计划,按规定设置防护标志和防护人员,并配备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随时与驻站联络员或远端防护人员保持联系。(4)爱护营业线的设施,保证施工中不损坏营业线设施,若施工中必须拆迁的营业线设施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商,妥善处理后再施工。(5)防止机械倾覆造成侵限及其它事故。施工现场由施工负责人负责指挥,由防护员负责跟班防护,严禁在未作任何防护措施前进行施工。施工机械执行一人一机防护。
八、接触网安全保证措施
(1)钢支撑吊装施工时,必须在作业负责人人确认接触网地线已挂好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2)施工完成后,所有作业人员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方可撤除地线。(3)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的易漂浮物派人每天进行清理,将易漂浮物清理出施工现场。在每次施工结束后,派人巡检一遍,以防有遗漏。(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易漂浮物来源主要有生活垃圾、水泥包装袋。对容易产生漂浮物等弃置物的生产活动,其施工场地的安排尽量远离既有铁路,同时在施工场地设置储物装置,专门集中存放易漂浮物。每天对易漂浮物进行清理一次,确保不留安全隐患。生活区的生活垃圾配置专门的垃圾箱,并定时进行清理,清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打包处理,杜绝就近弃置。(5)对防护桩、托换梁等部位施工时,增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期间的工人进行监控,确保钢筋等非绝缘体在搬运过程中不出现意外。
九、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加强与设备管理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做好施工配合。提报施工配合计划,签订施工安全协议,配合计划主要包括:施工项目、施工地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施工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劳力及机具准备情况。(2)在营业线施工时,当既有设备确实影响施工,需要移动时,要提前与设备所属单位联系,请求配合,并指派专人到现场配合。(3)施工中,按设计要求及有关安全规则、规定对既有设施进行防护,并经常监视既有设备,发现异常,立即停工加固处理,确认无影响后方可继续施工。(4)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料具,采取集中管理,派专人进行看守。现场机具、设备及材料按规定堆放牢固,严禁机具、设备、材料侵限。(5)线路旁施工作业按规定设置安全警戒绳。(6)施工机械、料具存放位置必须保持距接触网支柱外侧带电体2m以上的安全距离,距离接触网5m范围内的大型机械及机电设备,应设置良好可靠的接地装置。在可能带电部分,应有“高压危险”的明显标志,并有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旅客地道接长施工安全压力巨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工程优质,在方案科学编制、评审完善,先进技术应用及安全措施把控、落实等方面做足了功课,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好成绩。安全管理不是高深、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持之以恒的责任、先进技术的大胆尝试、做细现场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玉杰.高速铁路车务段安全管理机制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2017(4).
[2]]刘家胜.铁路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策略分析[J].建设科技,2016,(07).
作者简介:张万雷(1983年4月),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