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建议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朱惠
[导读] 摘要:对于我国整体农业发展而言,新农村经济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在公共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限制了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所以需要在了解经济格局的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渐解决,并且提出具有改进性的方案,保证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对于我国整体农业发展而言,新农村经济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在公共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限制了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所以需要在了解经济格局的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渐解决,并且提出具有改进性的方案,保证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相关研究
        引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农村建设属于关键环节,同时也关系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新农村经济领域中,需要将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改善的入手点,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公共管理对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在公共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需要在综合实际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直接问题
        新农村建设属于当代社会发展重要的基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在多个环节存在问题,在限制发展质量的同时,也整体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具体的表现为。
        1.1新农村基层政府职务分配不具有合理性
        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想保证农村发展具有合理性与完善性,不光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保证职权分配的合理性。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基层干部对于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不了解,存在大量形式工作,这种情况也降低了农民对基层领导的信任程度。另外,对农民信任度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还有,基层领导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不足,所以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合理性。
        1.2农村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逐渐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得到了合理的完善,本文通过实际的研究得出,农村在发展公共事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化特点。但是城市和农村在发展角度来看,存在着直接的差异,大量的农村发展津贴都利用在电力和道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法将补助津贴落实到个人,津贴的发放对于农民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公共事业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目标。
        1.3公共管理方面存在法律政策不完善现象
        新农村经济若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得到相关法律条规的支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完善,在细节描述上不够详细,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公共管理工作也造成了直接影响。若想保证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需要解决法律政策不完善现象,弱视不对法律问题进行及时改善,则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破坏新农村经济发展结构[1]。
        1.4农村公共管理缺乏技术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部分,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无法缺失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人才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福利待遇无法达到城市标准,很多公共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愿投身在农村工作环境中,因此农村公共管理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大量的农村公共管理人员都具有学历低,年龄大等特点,无法合理应用先进的公共管理技术,这也对发展形成了限制[2]。
        2强化农村公共管理的几点建议
        若想对农村经济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渐解决,需要综合实际情况了解,强化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当前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后期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2.1改革农村基层政治治理结构
        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基层治理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发挥出所有职位具有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基层而言来讲,需要使用公平公正的选举方案,从而推举出更加符合在基层工作的人员,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基层管理人员更加了解人民群众,找出农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真正和群众融合一体,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基层工作人员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快速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基层政府官员来讲,不光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进行的顺利性。最后需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与管理,预防出现买权弄权等现象,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对新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影响[3]。
        2.2完成农村事业多项性发展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城市公共事业发展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地方影响不同的工作现状,确保农村公共事业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在现实开展工作时,需要分析当地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良好的发展方案,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重视公共转移支付的应用
        在初始阶段,需要针对政府支付转移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进,降低地区财政之间具有的差异性,合理使用改基数法,这样才能达到转移支付的目标,把转移支付进行全面压缩,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地区居民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其次,对于一般的转移支付进行有效规范,在现实的角度来看,需要保证支出和收入之间具有协调性,落实人均财力方案,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均财力需要提升到普通标准之上,对居民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最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预算法制度逐渐完善,明确各级政府之间框架对应的形式,明确规定核算标准、资金源头以及支付形式,通过法律的方式对日常的操作进行规定,发挥出转移支付的随意性。另外,一定要针对财务分配格局进行逐渐的调整,增加农村投资的实际份额,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村事业发展的支持,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政府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也能确保各级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配合理的情况下,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基础[4]。
        2.4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转化
        人才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应用方面都比较落后,若想针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解决,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招聘,通过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合理转化,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资源团队。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依然在公共管理方面缺失大量人才,公共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聘请经验较足的人员进行指导,逐渐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环境较差也是影响人才输入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改变农村工作人员的居住与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农村工作中,促进经济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新农村经济领域,必须把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改善的切入点,逐渐提升基层领导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共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公共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高见.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粮食,2021(01):49-50.
        [2]谢菲,徐宁.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策略[J].山西农经,2020(17):24-25.
        [3]张娜.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2):29.
        [4]陶玮玮.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以上海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