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2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方式,和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具备节省材料、环保、方便的特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尤其重要,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把握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
(1)缩短工程施工工期。以往建筑工程在开展窗洞施工处理、防水处理、副框收口作业的时候一般需要消耗1~2个月的时间,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改变建筑工程领域耗时的现状。比如,在预制墙板的时预留防腐木砖能够在主体结构封顶时及时进行外围封闭,从而缩短施工工期。
(2)保障产品的质量。预制装配式住宅楼外墙面板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外墙窗框会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就安装在钢模中,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外墙窗框会和混凝土咬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预制装配混凝土板和板之间会留有20~50mm宽度的缝隙,这个宽度的缝隙能够将应力完全释放出来,从而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因为热胀冷缩、地震、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导致的外墙缝隙。
(3)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在传统住宅建筑施工后,外墙一般需要应用外脚手架来进行粉刷、装窗。对于层高10~18层的建筑楼来讲一般需要4~5个月的时间来拆除脚手架。由于预制装配混凝土构件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外墙装窗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的,建筑结构在封顶之后不需要外墙装饰面施工,这样整个工程可节省3~4个月的工期。
(4)绿色环保,保护环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装配、连接施工操作能够减少整个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周围环境。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则是能够对预构件直接进行现场装配和连接,进而在整个工程施工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周围环境。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2.1预制构件尺寸不合适
预制构件尺寸不合适是PC建筑施工中发生较多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安装精度不够的一大原因。其在施工现场导致的后果主要体现在安装后拼缝误差大、高度不一,同时还存在构件与构件之间冲突严重,有些构件需要在现场切割等。其主要形成原因有:(1)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在构件拆分设计时对构件冲突的问题考虑不充分;(2)部分异形构件在预制构件厂批量生产的成本高且生产速度缓慢,需要在现场进行切割加工才能安装;(3)在预制构件生产时,由于质量把控不严、仪器设备或生产工艺等原因,导致预制构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不一致。
2.2安装精度不够
安装精度不够是PC建筑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其在施工现场主要体现在墙板之间或叠合板之间拼缝误差大、高度不一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在结构拆分时考虑不充分,导致设计尺寸存在误差;(2)在预制构件生产时,由于质量把控不严、机械设备或生产工艺等原因,导致预制构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不一致;(3)吊装人员安装经验不足,导致安装精度不够;(4)吊装设备选取不合适,且设备仪器长期未检修;(5)安装时恶劣的天气,如大风等,导致构件吊装过程不易控制,出现安装偏差。
2.3节点、接缝处理不当
节点和接缝是PC建筑常出现质量问题的位置,节点、接缝处理不当也是PC建筑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其在现场的常见体现为:灌浆套筒灌浆不够饱满、节点强度不够、连接处出现裂缝、连接不牢固以及后期渗漏严重等。造成节点、接缝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有:(1)灌浆料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如未按照配合比进行配置、放置时间过久以及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等;(2)操作工人缺乏专业的施工经验,对灌浆技术和接缝的处理技术不熟练;(3)未使用专门的灌浆机器,直接采用人工手动灌浆;(4)灌浆完成后,未采用合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确认其质量。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加强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
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统一相关的尺寸标准,避免因模数不统一而引发的质量缺陷,减少设计、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尺寸把握不清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避免生产预制构件尺寸偏差的问题,并加强构件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控,避免由相关人员疏漏引发的质量缺陷。另外,在装配式预制构件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做好车厢底板的支撑和减震措施,提前规划运输路线、运输方式,避免装配式构件的损坏;要预先规划好预制构件的堆放地点和顺序,减少预制构件的二次搬运。
3.2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方面要加以优化,重视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和状态,拟订详细的机械配件计划,合理优化吊装类机械的起重高度和工作半径,将吊装机械的起重量控制在小于墙板最大重量和起重锁具重量之和,将吊装机械的工作半径控制在大于吊装机械中心至最远墙板的安装位置的距离,对于50m覆盖范围、100m高度的高层施工吊装作业而言,可以选择1台端部起重量在4t左右的塔机或2台端部起重量2.5t以上的塔机。
其次,还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的物料优化,对预制构件实施进场验收,重点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质量,包括材料数量、构件规格、构件标志、粗糙面质量、外形等。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检验标准,如全数检验法、批量抽检法等,检查构件外形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检查配套部件尺寸、数量及预留孔位置是否合理;检查接头钢筋吊环、构件轴线是否规范。采用专用堆放架放置预制构件,注意采用柔性垫片分隔预制构件,对墙板类预制构件进行叠放或靠放,与地面保持较大的倾斜度;注意饰面朝外,避免损伤饰纹;对于墙体转角和高低口等构件,还要采用专用套加以保护。
3.3吊装施工技术要点
现代建筑工程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施工,所采取的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操作可细分为湿式系统以及干式系统,其中采取湿式系统的预制构件主要为,预制柱梁以及预制楼板的吊装施工,同时,预制外墙板以及预制阳台、楼梯等,湿式系统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墙板上预留出锚筋,插入叠合板现浇层,通过将墙板上部与结构体进行混凝土现浇,继而实现墙板上部与结构体的有效连接。湿式系统操作过程中需要留出一定的滑动空间,避免出现浇筑过程中出现墙板、楼板晃动的问题。干式系统预制构件的吊装流程与湿式系统预制构件的吊装形式类似,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机电配置以及结构体施工等环节。
3.4预制配件连接施工要点
现代建筑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预制配件构件连接工作,有效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如在进行灌浆连接期间,施工人员需要将注浆管直接插入灌浆孔中,借助灌浆材料对其开展注浆处理工作,等待出浆口内均匀流出浆液后,施工人员需立即利用木塞进行浆口的塞住封堵工作,出气口均匀流出浆液则理解停止预制柱的灌浆操作。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柱灌浆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未能出浆的预制柱采取人工灌浆手段。
4结语
在科学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因此,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是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及实现我国建筑工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单位应深入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做好构件制造、运输、准备工作及装配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许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探讨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4):73-74.
[2]谢颖,胡成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10):97-98.
作者信息,生永飞,身份证号码:3210881981****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