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孟超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5期   作者:孟超
[导读] 摘要: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原本略显薄弱的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陈旧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的设计问题、结构老化问题等纷纷出现并且越来越明显,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势在必行。
        湖北大学后勤集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原本略显薄弱的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陈旧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的设计问题、结构老化问题等纷纷出现并且越来越明显,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势在必行。如果不能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给排水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城市未来的发展预期和居民的居住体验都将会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市政给排水;应用分析
        引言: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它的出现和普及意味着我国城市地区给排水设计已经迈进了新阶段,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何为海绵城市、对海绵城市的给排水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注重细节设计、注重设施设计、更新设计理念等设计要点,从而提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质量。
        1市政给排水设计现状分析
        1.1给水系统问题。
        水资源短缺导致的供水不足是市政给水系统中最为严峻也是最为主要的问题,在诸多缺水的城市中经常会出现间接性停水的现象,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地理环境因素是导致市政给水系统水资源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对水资源的收集和循环使用的设施不够完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给水系统的建设往往忽视了给水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导致给水管道系统未能按照给水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个别地区的供水问题仍需要以临时工程的形式解决,造成了部分给水管道未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的情况,且部分临时工程因给水管管径太小而无法满足地块后期发展需求。
        1.2雨水系统问题。
        城市空气由于面临着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污染,导致初期雨水可能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且城市建设导致下垫面多为硬化的路面、屋面、广场等,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质未得到有效截留便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如果不对初期雨水采取科学的技术处理措施,城市水体将遭受污染,严重的甚至会污染生活用水水源。因此,雨水系统建设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处理迫在眉睫。而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全国范围内极端强降雨频发,现有的雨水管道系统建设标准偏低,管道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内涝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雨水系统设计之初若未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雨水的实际排放需求,可能会导致雨水管道的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雨水排放不及时,极易出现城市内涝现象。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2.1有效设计车行道给排水减少积水情况。
        相对来说,车行道也是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行道设计相类似,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情况开展合理的优化,提升其整体的给排水能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深入分析车行道的特殊性,该道路中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远远超过人行速度,因此设计者应根据施工情况保证其给排水系统的适应密度,进而保证路面自身的平稳性,降低行车的安全风险。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注重提升车行道的给排水系统功能,选择优质的新型材料,利用材料的优势提升排水功能,优化传统设计中排水构筑物密度不足情况,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2.2注重细节设计,助推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并非易事,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点在于,设计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细节方面的设计,并对与之相关的各个系统、各种设备进行统筹设计管理,使排水系统、蓄水系统等能够高效运转,从而让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要提升城市地区内部排水能力,使排水系统能够在大规模降水天气下保持稳定运行,解决过去城市地区内涝积水严重的问题。

然而从实际的设计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都存在设计方面的不足,系统设计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细节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城市给排水的细节设计可谓是势在必行,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绿化带及人行道排水能力,通过设置小型排水沟渠、加大绿地面积的方式,为雨水提供更多的排出渠道,并利用过滤沙石和渗透管等材料,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简单的初次处理;在人行道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保证管道的质量,确保降水天气下雨水能够第一时间渗透到管道当中,并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到高效利用,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3合理设计人行道给排水打造全新的模式。
        人行道是影响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系统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重点优化,提升市政给排水功能,改变传统的人行道设计理念,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完善当前的发展思想,实现路面给排水系统的均化布局。传统设计中传统材料综合性能较低,容易产生路面积水问题,不仅影响其排水功能,还对城市居民的出行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灵活应用现阶段的海绵城市理念,优化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工作人员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城市地形,选择最合理的材料,在实践中设计出具体的人行道给排水系统,以保证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
        3.1创新给水技术,建立独立供水体系.
        现阶段,我们的城市给水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考虑到日本某次由于地震而引发的严重核泄漏事件,使得附近的给水网络遭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为了避免我国发生类似事件,可以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安装感应装置和智能阀门,当感应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时,可以自动关闭附近的阀门,减少污染,有利于建立一个比较独立的城市供水发展体系。
        3.2树立全局观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发展应该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利用地上地下三维仿真技术,融合自然资源监测等手段,推动给水排水系统的整体建设。给水排水系统的建立,需要切实考虑到本城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工作的展开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城市给水体系的发展需要依据城市的水资源情况来开展设计,在我国北部主要依靠深井地下水,而南部地区由于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的雨水都处在一个比较充足的状态,因此主要依靠的是地表江水和湖水。给水工程管道的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水资源需求的情况和城市未来一段时间水资源的需求量。每个城市中的不同片区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用水需求,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地方的用水需求量,进行一个合理的配置;其次,工作人员还应该考虑到本地在水资源方面的条件,因为考虑到地下水的补给循环,不然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城市给水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进度,为城市今后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城市生活正常、有序进行,市政给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市政给排水系统完善程度已经成为评判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鹿方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20,6:29-30.
        [2]张永锋.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20,18(06):46+48.
        [3]周渊.给排水中的海绵城市设计及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6):87-89.
        [4]王立峰.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4):91-92.
        [5]李金龙,朱苏月.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5):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