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葛森彪
[导读] 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需要以强大的零部件产业为基础。
        葛森彪
        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需要以强大的零部件产业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行业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提升。但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因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众多中小汽配企业多年来在产业低端的同质化竞争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甚至这种情况已经从国内发展到了国外。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思考;对策研究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跨行业统一协调与指导。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与上游的钢铁、石油、电子、化工及机械装备、物流等行业及下游的整车生产、回收再制造等行业紧密相关。这些行业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基础及依托,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提升。汽车零部件研发、加工与制造领域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增加,迫切需要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协调各相关行业并制定各行业统一发展规划与战略,实现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目标。
        此外,随着整车厂新车型推出速度不断加快,对零部件企业提出了同步开发甚至是超前开发的要求,而当前研发水平低下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很少能适应这种需求,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一直滞后于整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设立的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及各种行业协会虽然在产业内部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与服务的作用,但整体来说在宏观层面上涉及到跨行业合作及整零间的创新合作时,发挥作用有限,已不能适应汽车零部件产业跨行业协同创新的新形势。
        1.2资金投入不足,制约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对于众多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规模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对自主研发重视不够,目前国内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2%,而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为5~7%。此外,中小汽配企业融资困难,也成为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原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众多中小汽配企业依靠自身积累投入研发,速度缓慢,难以应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在财税、相关政策上得到的支持和倾斜力度要明显小于规模较大的大型国企。同时,因为许多中小企业因其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企业本身存在较多的经营管理、信用建设方面问题,致使银行在给企业提供贷款时,所有制形式是划分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
        1.3 缺乏持续的人才储备机制,自主创新建设缺乏智力支撑。我们在核心零部件产品方面的缺失,深层次还是缺失相应的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研发、制造、管理、营销、涉外事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大量缺口。对于全国当前几万个零部件企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此外,在代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也迫切需要更多在适宜产业发展、有专业背景的相关人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


        
        二、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2.1加强宏观协调与指导。汽车产业不是单一产业、单一商品的问题,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建议从国家层面应出台协调各相关产业、合力推动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水平提升的宏观发展战略。避免出现在产业准入、财税体制、研究开发、市场体系及回收再制造等方面出现发展战略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在政策出台后,要稳步推进,不能朝令夕改,避免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同时,可参照欧盟日韩等汽车产业强国设立专项负责零部件产业的政府机构,在宏观层面上把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融合在一起,鼓励建立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间协同创新的战略同盟,推进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此,首先要求零部件厂商及时了解整车厂的需求,变被动为主动,对包括整车企业在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技术配套、质量改进、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积极应对。培养并具备与整车企业同步甚至超前开发能力。其次,鼓励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协作开发,进行产品性能鉴定与试验,解决因汽车零部件测试标准、测试手段、测试技术落后导致的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制约产业技术升级的问题。而整车厂对零部件产品的开发、质量控制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应实行监督指导,促进二者协同发展。
        2.2 整合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利用联盟成员各自的现有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集中力量攻克汽车零部件产品共性关键技术,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形成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保证联盟的可持续、高效运转,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联盟不以固定同盟伙伴和单个创新项目为限,构建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联盟。避免出现合作创新过程中创新僵化现象,实现创新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同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带动更多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完善同盟成员之间的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等治理机制,促进创新同盟的长效合作。三是自主创新同盟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确定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创新方向和目标,使同盟成员不断获得持续的利益回报,提供同盟成员参与持续合作的积极性。四是鼓励加强对零部件行业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为行业长远发展进行技术储备。五是确保自主创新同盟间的有序竞争,减少创新资源的重复投进,助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突围。
        2.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首先,好的财税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创新财税支持,如: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设备的折旧。其次,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后,上市是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上市,企业能获得更多融资渠道,给企业注入活力,从而有能力开发新产品。除融资外,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还能够学到很多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不仅有了提升技术水平的动力,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迫切需要逐步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战略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解析[J].庄瑞国.现代商业.2010(33)
        [2]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的思考[J].黄为民.汽车工程师.2010(04)
        [3]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王浩.汽车工业研究.201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