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廷
国网平顺县供电公司,山西长治047400
摘要:在供电行业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营销始终作为企业整个业务体系当中的核心业务,是供电企业占据市场有利位置的重要业务支撑。是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的主要体现。也是供电企业持续性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电企业中的电力营销管理也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革新和升级,努力向一体化管理方向和水平发展。切实的保障和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一体化管理;经济效益
1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供电质量存在的问题
进行电力营销,供电企业必须保证供电电压合格率、电力谐波、供电频率。但当前,在三个供电质量指标的考核与完成情况上,国内供电企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考核电压合格率的指标可以深入到每一个用户家中的每一个用电插座)。过去长期缺电,居民对电压合格率、电力谐波、供电频率并不太在意。而目前居民家中不断更新空调、电脑等高档家电,如果供电企业不能保证电压质量,就有可能烧毁居民的电器。
1.2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电力行业已经具有自然垄断特征。今天,电力市场实行改革,电力成为商品,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是:电力商品不具有可选择性(没有外资电厂、外资供电企业与国内发电集团或供电局进行竞争)。因而,供电企业的营销渠道单一:直接利用公用电网向客户销售电能。更严重的问题是,供电企业在固有的营销渠道上缺乏创新,市场开发方面薄弱。
1.3供电渠道不畅
国内10kV配电网运行多年,存在着线路陈旧、电气设备老化、线径过细、供电半径偏大、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损耗率高等问题,亟待更新。而输电网络的增长速度,通常赶不上用电量增长的速度。
1.4供电服务质量不高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供电企业的服务停留在封闭式服务上,部分供电企业,服务模式单一、粗糙,甚至出现抄表员漏抄、误抄等低级错误。目前,供电服务已经较为公开,支持在线稽查,且不断优化,抄表员逐步退出电力舞台。但供电企业的服务仍属于被动式服务,缺乏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也没有对各种形式的客户(如风电厂客户、太阳能光伏客户、工业客户、铁路客户)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2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及其体系结构
(1)电力营销管理的核心理念电力营销管理以市场和客户服务为轴心,以方便客户为宗旨,通过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管能力,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展电力消费市场,提高电力销售收入的回收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电力营销管理数字一体化是指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电力营销工作进行统一规范的数字化管理。实现统―的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监督和管理、决策支持等,是促进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3)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的体系结构
1)客户服务层是整个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对外的“窗口”,在与客户沟通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负责收集客户的电力需求信息;商务化扩展功能层主要通过电子化商务手段直接面向市场,其具体技术实现方式包括电力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建设,银电实时联网工程实施等。
2)营销业务层和数据处理中心建立在客户服务层之上,负责对客户服务层获取的业务信息和客户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服务层,其主要内容是:业扩、计量、电费、用电检查等。
3)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根据营销决策支持层的要求,负责对客户服务层和营销业务层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管理决策支持层。
3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带来的思考
1)数字营销应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紧密的新型客户关系,实现客户需求与供电企业内部流程的完美结合。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业务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协同工作能力,将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日常营业、电量电费、用电检查等业务处理融为一体。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改变原来业务流程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类实时的查询统计和在线检测加强对营销工作本身的管理。实行电子流程化管理后,岗位之间便实现了工厂流水作业式的监督,系统能根据工作状态和性质自动生成工作单,并对工作单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工作单经过了哪些环节,各部门处理的权限和时间,管理系统都能够全程跟踪和控制。
2)实现统一标准的多媒体客户服务。利用电话报装、电话交费、银行联网、网上报装与收费等新技术,建立起供电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服务桥梁,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及时获取来自客户的有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系。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系统的支撑,虽然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起营销工作,并建立了营销部门,但并没有建立健全营销管理系统。此外,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营销部门的工作业务还不成熟,这些问题都使得电力企业的改革难以有所突破和进展。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占据着电力生产的市场主导地位,工作人员不具备强烈的服务和营销意识,电力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能力。具体的缺陷包括:首先,营销体系不合理。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管理不严格,这会降低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电力企业的销售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无法准确把控客户的需求,使得营销质量达不到要求。最后,企业对资源的拓展力度不够,对隐藏客户的敏锐性不高,这会流失较大一部分资源。
4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实现
4.1购供售一体化
在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中由于采用了营销模块,电力公司对购电售电能够做到全程化监管,这样可以加强公司对自身的管理。在传统电力市场中,存在购电供电管理分散、缺乏整体管理的问题,导致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好。在使用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之后,能够对电力资源进行整体的营销和调度,从而在购电售电中能够做好档案建设分析、损耗实时分析、购电售电统一管理与分析等工作。
4.2智能抢修
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抢修现场和抢修指挥中心这三者之间存在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导致了电力系统的抢修不够及时。通过营销GIS一体化平台可以自动获取故障信息,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并根据公司当前运营情况对抢修工作进行调度,这样就实现了电力系统故障检测、受理、抢修和恢复的全过程监控和调度。
4.3线损精细化管理
通过采集电网运营过程中的用电信息,以配电线路为基础建立线路损耗考核模型,可以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在线路中安装双向计量表,可以及时发现线路运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通过PMS系统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合作,可以对线路损耗进行自动更新,最终做到线路损耗精细化管理。
4.4供电质量与能力分析
通过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可以对电网设备的负荷情况及客户的用电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营方式。同时可将收集到的信息用于电网规划工作,从而使电网规划能够与客户用电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业扩报装的主动筹划。
5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要以企业的营销模式为主,积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营销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长效化发展。同时,作为相关研究人员,更应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要积极学习先进理念,从而为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干亚飞,程光明.新时期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不足及改进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82.
[2]柯娜.信息化背景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1(3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