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烽
天津市阳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食品质量以及安全问题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具备高精准性以及高灵敏度的特点,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可保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切实有效地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中,满足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应用
目前,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主要依靠现代检测技术的合理评价,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对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希望可以为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的调查,每年罹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为2亿左右。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食物当中的某些物质与人体发生生物或化学反应使人出现中毒的症状,还有一种是食品不洁,其中具有多种微生物,使食用者出现了微生物中毒,其中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出现感染性腹泻。加强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大量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食品微生物检测内容
2.1 食品污染程度检测
食品中细菌总数又称菌落总数,其主要内容是保护食品和人类日常饮用水不会受到污染,同时也是衡量食品污染程度的指标。在特定条件下,工作人员可获得1 g食品样品的细菌总数,其为检测人员的正确检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食物中总大肠菌群,一般在37℃下,检测人员将大肠菌群培养一天,然后发酵成乳糖,产生厌氧革兰氏阴性非杆菌。大肠菌群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粪便中。通过研究数据,可以直接得到食品的污染程度,从而对食品安全做出正确的评价。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标准100毫升食品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是近似值,而不是大肠菌群总数。
2.2 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我国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含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因此,检测人员在检测食品污染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食品致病菌的检测。例如,检测人员需要重点关注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如果食物中产气荚膜梭菌的重量高于每克106个,就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如果食物中蜡样芽孢杆菌总数在每克108至109之间,也会引起食物中毒。此外,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可进入人体肠道,在小肠内繁殖生长,引起组织炎症,或通过淋巴结进入人体血液,从而导致全身感染。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对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进行计算,以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
3 食品性病原菌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
3.1 传统检测方法
在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主要检测食品中相关细菌菌落数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传统的方法是在合适的环境下取样培养,然后借助显微镜观察性状和生化方法检测指标来进一步鉴定菌落的性质。这种方法准确、有效,但最大缺点是操作复杂且耗时。
3.2 荧光抗体检测技术
短脂肪的荧光抗体测定。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原,然后将抗体或抗原加入食品样品中进行检测,一般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将已知抗原或抗体用荧光素标记后加入待测食品样品中,处理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在间接法中,将已知细菌的特异性抗体整合到待检测的食品样品中,与样品反应后,进行处理,然后整合荧光标记的第二和第三抗体,比如沙门氏菌荧光抗体可以检测700多个食品样品。其检测结果与传统培养检测方法基本相似,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但也会受到食品样品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荧光显微镜的价格也比较昂贵。
3.3 免疫酶技术
酶免疫分析(EIA)是一种通过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该技术是将抗原或抗体附着在固相载体上,加入酶标抗体或抗原,再加入酶底物。在固相载体中,酶与底物反应形成有色产物。显色产物的量与添加的抗原直接相关,可以根据颜色来确定。它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精度高等特点。
4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改进措施
4.1 优化测试环境,提高测试能力
面对食品领域微生物种类繁多的现状,要客观评价检测的实际工作量,根据不同种类食品的需要,不断优化检测环境,改进检测工艺,提高检测能力。首先,在检测环境方面,应建立符合食品检测标准的独立检测实验室,防止食品运输和检测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应坚持实验室与办公区隔离的原则,确保实验室始终处于无菌状态。二是,建立规范的检测流程,坚持制度化的检测管理,严格控制样本采集、样本分析、报告出具等具体检测步骤,防止样本采集不符合规定、样本检测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发生;三是,严格管理食品检测从业人员,要求检测人员熟悉微生物种类和检测过程,按照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进行检测,熟练掌握微生物检测和数据分析技能;最后,要不断提高微生物的检测能力,从食品检测设备的更新,到检测从业人员的培训,软硬件两方面着手,确保满足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更高要求。
4.2 食品安全检测中现代化仪器检测技术的应用
现代仪器检测技术可分为三类。首先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这是一种新的分子技术。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获得相应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和细胞壁组成信息,从而有效获取食品中的致病菌。该方法主要基于致病生物细胞对近红外光的作用机理,可以有效检测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程度,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引起的蛋白质水解。二是流式细胞技术,主要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定量分析,能有效检测DNA含量。最后,自动微生物检测。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些大分子的电惰性底物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小分子的电活性产物,使培养物的阻抗逐渐降低,然后通过电导率的检测可以有效地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4.3 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同时,微生物检测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利用,使检测人员认识到微生物技术的优势、准确性和专业性,使微生物检测在我国检测领域得到认可。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重点是检测仪器,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我国使用的检测仪器更加准确、高效、规范,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检测技术种类繁多,但真正应用于食品检测的却很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有必要扩大微生物检测的应用范围。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应用高科技仪器准确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为食品质量提供参考,确保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许多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今后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加大科研投入,优先解决技术难题,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努力降低微生物检测技术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为食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5 结论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并能及时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提高食品安全程度。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食品卫生质量将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饮食将越来越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焱鑫,芦云,王新宇,等.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与国标方法检测致病菌的应用与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6):1941-1946.
[2]罗永亮.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365.
[3]王永梅.快速测试片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