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高候飞
[导读] 传感器技术属于新型智能感应技术,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
        高候飞
        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407
        摘要:传感器技术属于新型智能感应技术,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机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传感器技术凭借自身较快的信号感知、信号转换传输以及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得以应用,能够更好地来把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传感器;机电自动化;具体应用
        
        引言
        传感器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机电自动化行业中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还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将各项信息进行综合是传感器技术的主要优势,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技术含量的使用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传感器如果在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出现故障,则会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强化传感器技术,进一步实现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对传感器技术的灵活应用。
        
        一、传感器技术分析
        在传感器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对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这样才能展现出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效果。
        1.1定义
        其实,传感器技术作为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就像是人类的感知器官,对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并且会出现反应,其可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反应,做出相应的调节,保证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效益,传感器技术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传感器技术属于电子工程技术的范畴,其也是获取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可以系统运行的状态进行测试,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传感器技术具有着一次定位表的作用,有效保证了各项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2分类
        通常情况下,要根据设计、使用等方面的不同,对传感器技术进行分类,这样主要是保证传感器技术能更好地满足系统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信息感知效果,具体的内容如下。
        (1)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对传感器技术进行划分,象能量转化型传感器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等,主要是利用能量对机电系统运行的状态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减少了能耗,而且避免了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故障的产生。
        (2)可以从材料的角度入手对传感器技术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成晶体结构、物理结构等方面。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形式,以此来提升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效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
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1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
        工厂生产需要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对其精度和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生产中能够保证稳定性和精度。当使用设备加工机械零件时,会经常使用到车床,如果车刀刀尖的形状有问题,就会降低机械生产的质量。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械生产中,可以准确测量机床上刀具位置。同时,振动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床的顶端,它还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产生缺口的刀尖。如果刀的锋利度达不到标准,必须及时更换,以保证零件质量,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2.2传感器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是应用于自动化发展的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转换成所需的格式,以优化信息和数据的输出。

同时,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器人技术中,可以检测和采集外部信息数据。如果数据出现异常,可以准确识别,避免机电自动化系统故障的发生。同时,在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中,还可以有效地尝试控制、检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将识别出的数据发送到信息中心。根据相关任务和指导,获得较好的感知能力。
        2.3传感器技术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报警系统是机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矿井机电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报警系统能及时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系统,确保安全运行。传感器技术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检测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异常情况和有害物质含量。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传感器技术将检测结果转换成信息数据并传输给报警系统,及时解决异常。此外,通过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设置消防控制点和监控,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保证机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4环境检测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环境因素是影响机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机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可能降低,甚至导致运行效率的失效。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机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操作系统进行检测,识别影响系统的环境因素,并将检测信息及时反馈给调度中心,对机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调整,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技术措施。
        2.5传感器技术在温、湿度测量中的应用
        温、湿度测量是机电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一是机电自动化系统长时间投入运行后,设备的温、湿度上升。如果监测不到位,会造成故障的发生。传感器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机电自动化系统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温、湿度异常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避免故障问题的发生,确保机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采用传感器技术进行温、湿度测量时,主要采用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没有特殊要求。
        (1)接触测量是指测量对象与传感器相互接触,实现温度的传热,读取各种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分析机电设备的工作温度,判断是否有异常;
        (2)非接触测量是指根据物体的辐射特性测量温度。

        三、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完善,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将会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传感器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的是,机电自动化系统信号输出将会朝着更加高速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可靠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传感器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该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将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机电自动化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并且能够为系统电量的转化提供更重要的保障。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传感器技术将会朝着电量供给持续化、能耗不断降低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在不断升级完善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之上,要不断优化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环境,使其价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此促进机电自动化系统乃至机电领域的跨越飞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感器技术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在工业领域中实现了广泛应用。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机电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为机电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进而不断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丹.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机电自动化控制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51.
        [2]费树明.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8(04):191-192.
        [3]卢金平,雷丽秀.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05):212.
        [4]臧鸿志.机电自动化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