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国网榆社县供电公司,山西 榆社 031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能的需求日益曾加,导致配电网运行负荷持续加大,并时常出现尖峰负荷现象,对设备利用率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核心关键,负荷预测与发电预测的强化开展,可为配电网网架规划、变电站规划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为配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帮助。基于此,针对主动配电网规划中负荷、发电预测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发电预测;配电网;负荷预测;规划
引言
主动配电网规划是一种主动管理方式,其灵活性非常强。主动配电网规划为解决电压升高、提升配电网资源利用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但是主动配电网规划仍不够成熟,若要充分利用这一管理方式就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找到可行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出主动配电网规划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1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
1.1负荷预测的类别
在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1)宏观预测,也就是对局域地区的最大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预测,往往通过创建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参考以往数据。(2)微观预测,也就是在配电网规划区域内选取一个局部地区,预测其负荷,大多使用线性预测法和类比法,以以往的记录数据和检验指标作为依据,常见的预测依据有产品耗能、电能平均增长率、负荷密度检验指标等。
1.2负荷预测过程
1.2.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效果直接影响到负荷预测效果,所以数据收集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收集资料内容囊括电力企业信息、电力行业发展信息等。通过按照标准规定来整理数据,可为数据库的高质量构建打下基础。现阶段,资料收集工作开展期间,具体数据的收集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电力推广区域、电力消费负荷、工业生产、电力系统发展计划、电网发展具体情况等数据。
1.2.2整理负荷预测资料
由于收集到的资料涉及多种类型,如果资料缺少可比性,为了保障其真实客观,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一旦数据误差,将会对后续预测的效率和精确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数据值,核实数据的真实性,不得盲目套用。如遇数据丢失的问题,可以采取补缺推算的方法,或者使用相邻数据分析计算来填补某数据的空白。
1.2.3预测模型构建
预测模型为负荷预测开展的核心关键,所以需重视负荷预测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需注意,模型的构建必须依据最新、最完善的数据资料,并且需结合实际进行多模型的构建。在负荷预测过程中同时进行多模型的计算,然后对不同模型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主动配电网规划提供参考。
1.2.4确立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的结果
根据创建预测模型和计算,能够将预测结果得出来,然而此时尚不能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还不能对其进行积极的应用。因此要立足于预测的结果来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其他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分析未来的发展情况,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原有的预测结果。最后要进行多次预算,才能将最终的预测结果确定下来。
1.3负荷预测方法
当前负荷预测工作的开展,常用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比例系数法等。需注意,具体负荷预测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1)回归分析法。该方法应用是以统计学原理为依据,选取特定时间段内数据信息并分析,以此构建科学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关系的对应,计算并得出变量之间关系。(2)负荷密度法。该方法是指将预测依据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例如,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然后结合对不同区域土地面积、电量密度进行负荷预测,最终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3)弹性系数法。该方法是指预测工作的开展依据对比方式,电力弹性系数的确定:用电量平均年增长量对比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其比值为最终结果。(4)比例系数法。依据对以往数据的分析,对未来负荷情况运用相应比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具体年数×(1+基年至预测年增长率)等于预测年用电量。此预测方式的应用虽然简便,但是在准确性方面相对较差。
2发电预测
首先,分布式发电概率预测。一般情况下来讲,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结果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集中投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后,部分负荷也能够得到平衡,最终影响着负荷预测结果。电网企业无法决定分布式电源规模,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实行主动配电网规划时,应始终结合并网情况、分布式电源建设的实情,对其进行充分考虑,尤其是针对规划区内分布式电源出力,实现精准有效的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装机容量无法真实客观的反映相互分布式电源的实际出力,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分布式电源出力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为了全方位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围绕规划区规划年的分布式电源总装机容量,展开合理预测,继而预测其相应的可信出力。可信出力主要是指在某种置信度、概率之下的分布式电源可以具备的最小出力能力,通常表示为Pβ。借助分布式电源出力的累计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等,实现对Pβ的有效计算。其次,规划区域分布式电源总装机容量预测。分布式电源年总装机容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电网负荷。分布式电源总规划与指标函数、负荷、政策、地理、自然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此,在进行指标函数取值的过程中,务必严格把控,确保其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全面考虑负荷预测结果、区域内远景用地规划。而针对总装机容量实行的科学预测,需始终坚持“先远后近”的预测原则,采用最佳预测方式,保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最后,单位分布式电源可信出力的计算。虚线部分为可信光强曲线,实线部分为日光强时序变化情况。将夜间光照强度设置为零,白天中太阳光光照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最终确定光强曲线可信度。
3主动配网规划研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电网建设步伐正在逐渐加快,主动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开展也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动配电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主动配电网模式下规划能源的重要技术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主动配网中的集成配网模式;(2)以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率为发展目标对主动配网的规划方案以及优化方案进行探索,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作用以及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还需要对主动配电网的通信、网架以及自动化装备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3)随着电力改革活动的不断推进,电力市场体制逐渐开放,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主动配网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所以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主动配网规划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要能够在对主体参与机制的作用下,对决策参与机制与规划协调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使各方利益与能源效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成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主动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及发电预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需依照相应数据结果,积极自主地开展变电站规划与配电网网架规划工作。明确具体的接线模式、出现回数、线路类型,合理设置线路走廊,选择最佳布线路径,务必保证其负荷矩最小。
参考文献
[1]白芳,徐子方.浅谈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与发电预测.低碳世界,2019(35).
[2]江岳春,王志刚,杨春月,李锰,张俊鹏.微网中可控负荷的多目标优化策略.电网技术,2019(10).
[3]范明天,张祖平,苏傲雪,苏剑.主动配电系统可行技术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