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   作者:何怀群 黄艳红 罗亚妮 蒙兆杰 韦力华 罗小美
[导读] 探究胃溃疡患者治疗中使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效果,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何怀群  黄艳红  罗亚妮  蒙兆杰  韦力华  罗小美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200)
摘要:目的 探究胃溃疡患者治疗中使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效果,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84例胃溃疡患者,病例收集的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1月和至2019年4月,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42例均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42例均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两周疗程后,研究组的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研究组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为9.52%,对照组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6.67%。对比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效率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而不良反应率却小于对照组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比奥美拉唑更优,所以雷贝拉唑更具有广泛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 胃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道疾病,其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的主要原因【1】。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都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所以二者都是目前治疗胃溃疡的常见药物。为研究二者的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作为观察对象的84例病例,就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4月],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2例均符合胃溃疡诊断标准,由21例女性和21例男性组成,最高年龄60岁,最低年龄18岁,(45.78±3.38)岁为该组的平均年龄;对照组42例均符合胃溃疡诊断标准,由18例女性和24例男性组成,最高年龄61岁,最低年龄20岁,(46.45±3.12)岁为该组的平均年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大体类似,无太大差异(P>0.05 ),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基本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一次给予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1片),2次/d,为期两周,注意餐前服用。
   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餐前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1片),一天两次,连续服用两周。
   积极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同时及时记录异常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胃溃疡的治疗效果;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划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2周后,腹痛消失,溃疡愈合,炎症消失,为显效;腹痛情况明显减少,溃疡未完全愈合,炎症仍未消失,为有效;腹痛情况未好转或加剧,溃疡面积未减小,为无效。并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计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的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出现皮疹、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5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将数据准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周疗程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分别为2例和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3.3%,统计学对比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对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胃溃疡是在我国属于常见且多发的消化道疾病【2】。胃溃疡其实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其致病原因有很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遗传因素、长期神经紧张焦虑等【3】。有统计资料显示,14亿中国人当中肠胃病患者为1.2亿,其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可见胃病在我国是有很高的发病率,这与我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目前国内还没有大肆推广实行分餐制,日常餐具的消毒工作也没有完善,这增加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易使溃疡发作或加重。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进食后1h内上腹部疼痛,有时也会胸骨或剑突后出现疼痛【4】。胃溃疡一般很难通过食疗的方法痊愈,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如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甚至癌变危及生命【5】。所以对胃溃疡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研究。
   奥美拉唑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表,其药物属性为脂溶性和弱碱性,为于1979年被发现。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需要H+, K+-ATP酶的作用,而奥美拉唑作用于胃壁细胞质子泵(H+, K+-ATP酶)所在部位,抑制其活性,阻断胃酸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胃液中的pH值的目的【6】。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经小肠迅速吸收,半衰期为25分钟,且奥美拉唑的个体差异大。雷贝拉唑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同样有奥美拉唑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同时由于雷贝拉唑的亲脂性较强,能快速的进入胃粘膜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中,从而降低H+, K+-ATP酶的活性,进一步愈合胃黏膜的损伤。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后半衰期较长。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可更有效的抑制胃液酸性的增加,更有效的消杀幽门螺杆菌,且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率低,所以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更具有推广临床意义。
4.参考文献
【1】赵在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4):446-449.
【2】邓银芝,吴明珠,罗和生,贺建华.M IF-173G/C多态性与恩施地区土家族胃溃疡的关联性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35(3):224-225,228.
【3】竺海东.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48-52.
【4】胡艺,刘菲,袁颖华, 等.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溃疡患者MDA,SOD及NO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3274-3277.
【5】郭雪梅.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213-1214.
【6】廖妍,白岚.H+-K+-ATP酶的分布及其抑制剂PPI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6,37(9):1397-13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