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   作者:全宇
[导读]

全宇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甘孜626000)

【摘要】目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本中心监测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样本共137例,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并且总结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在137分的检验标本当中,血液标本的关键不合格关键因素为标本被污染占比38.46%、尿液标本关键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34.78%、痰液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37.78%、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63.46%、粪便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送检延误占比66.67%、以及无菌液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标本被污染占比66.67%。结论: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从采集检验标本到送检的过程当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种的因素干扰,最终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对患者的诊断产生偏差,所以对检验过程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不但能够增强微生物检验的合格率,还能有效的改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让微生物检验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在患者的诊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微生物检验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提供准确及时的药敏试验,指导患者用药,同时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不断发现和广泛应用各种抗生素,对细菌细胞和病毒形态的研究已经达到亚显微结构的水平,从而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活动规律;进一步阐明了细菌内、外毒素的性质、组成和作用机理;在显著地改进了分离培养技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弯曲菌或类杆菌的阳性率,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依据[2]。为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本次研究对抽取的137例标本进行分析和观察,详细分析不合格原因,并且总结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详细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日常监测工作中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样本共137例,分别为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标本等几项数据。
1.2方法
  详细的对所有送检标本进行分析和观察,包括观察标本的外挂,并且记录标本所采集的时间,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反复的对比,将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详细记录,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注释。
1.3观察指标
  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从采血量不足、标本被污染、取样不规范、以及送检延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观察,找出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在137分的检验标本当中,血液标本的关键不合格关键因素为标本被污染占比38.46%、尿液标本关键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34.78%、痰液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37.78%、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取样不规范占比63.46%、粪便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送检延误占比66.67%、以及无菌液标本不合格关键因素为标本被污染占比66.67%,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微生物在医药学方面的利用是很广泛也很久远了,比如说青霉素等很多激素,抗生素的生产都是依赖微生物的,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纯度也高。微生物检测在日常运用当中,能够加强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为及时诊治疾病提供病原学依据。能够为患者的诊断提供及时有效且精准的信息,辅助医生对患者疾病类型的分辨,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3]。
  随着社会脚步的不断发展,科技脚步的不但进步和改革,医疗技术也在不停的发展,微生物检测仪器也在不但的改良和升级,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更加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4]。可以定时的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抽样观察,增强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障。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对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标本的不合格饮食总结的结果包括以下内容,比如说在血液标本在培养菌落的过程中一定要快,才能继续开展药敏实验,在实际操作当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被污染或者采血量不足,特别是儿童的血液在采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因素,进而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就是在采血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的流程和规范,导致抽取的标本被污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尿液检验过程中,需要在检验前告知患者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概率,在送检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被污染的现象。痰液检验和采集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而分泌物检验标本当中更是需要避免检验标本被污染,粪便标本检验中尽量做到送检及时。除了对标本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还需要对检验人员进行规范统一的培训,全方位的进行升级和完善,增强标本检验的准确性[5]。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因为会存在各种的状况影响最后的检验结果,所以对微生物检测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的完善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增强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海霞.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22):102-103.
[2]张静蕾, 常涓, 张贺.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14(v.3;No.64):84-85.
[3]程绍云, 刘存.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007(002):P.209-210.
[4]吕春宝, 杨凤华, 王毅.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32):44-45.
[5]侯昆.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相关对策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A5):147,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