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液外敷在静脉穿刺肿胀患者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   作者:蒋志芳 谢秋娟 方银 甘露
[导读]

蒋志芳   谢秋娟    方银  甘露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 目的:探讨黄柏液外敷在静脉穿刺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12至2020.12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择取符合静脉穿刺肿胀的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纳入患者划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TDP照射治疗,予以观察组黄柏液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穿刺局部的肿胀范围均较前改善,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静脉穿刺肿胀患者的治疗中,在TDP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柏液外敷,可减少患者的肿胀范围,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静脉穿刺肿胀;黄柏液;外敷;效果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若发生穿刺失败、药液外漏、反复多次穿刺等均可能给患者造成皮下淤血、穿刺部位肿胀等情况,增加患者的疼痛。对于出现静脉穿刺肿胀的处理,临床上常采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或者是采用TDP照射,以缓解患者的局部淤血、肿胀及疼痛,但疗效欠佳。因而,本研究在硫酸镁溶液湿敷、TDP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柏液外敷,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12至2020.06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择取符合静脉穿刺肿胀的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纳入患者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22-77岁,平均年龄为(58.38±5.24)岁;静脉输液患者23例,外科手术患者13例,血液透析患者15例,血样采集患者4例,静脉置管患者5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21-78,平均年龄为(58.67±5.17)岁;静脉输液患者21例,外科手术患者11例,血液透析患者12例,血样采集患者9例,
静脉置管患者7例;两组基本资料方面均无较大性差异( P>0.05),符合比较要求。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较全面;签署之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存在全身感染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研究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50%硫酸镁溶液湿敷,使用时将适量的硫酸镁溶液倒入方纱,使方纱湿润而无溶液外渗为宜。敷于穿刺肿胀部位,每日2次,每次外敷1h。
  对照组实施TDP照射治疗,使用TDP治疗仪(国仁电磁波TDP治疗器 L-I-9A),在患者的穿刺肿胀部位进行照射,每日2次,每次照射20min。
  观察组在TDP照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柏液外敷。黄柏液的制备:取黄柏免煎颗粒30g,冰片免煎颗粒10克,均溶于100ml蒸馏水制成。使用时适量倒入方纱,使方纱湿润而无溶液外渗为宜。敷于穿刺肿胀部位,每日2次,每次外敷1h。
  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部位的肿胀范围、疼痛的VAS评分及疗效。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天皮下瘀血面积的变化;(2)采用VAS评分评定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1条10cm长的标尺,用数字1~10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cm,计0分)、最痛(10cm,计10分),患者标出最能代表自己当前疼痛程度的点,测量0到标点的距离,即为相应的疼痛评分。(3)根据皮下瘀血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皮下瘀血完全消失或面积缩小≥6cm2,或颜色明显变淡;有效:疼痛症状好转,皮下瘀血面积缩小≥3cm2,或颜色变淡;无效: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皮下瘀血面积缩小<3cm2,且颜色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22.0来分析,以t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用“%”和X2 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 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下表1。


2.3 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方案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前减小,且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观察组 60 7.34±1.25 2.12±0.92
对照组 60 7.72±1.63 3.73±1.24
t - 1.433 8.077
P - 0.155 0.001

3.讨论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血液透析治疗、静脉采血、静脉置管等均需实施静脉穿刺操作。由于穿刺,使得穿刺口以下的血管、神经等皮下组织直接接触外界环境、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因而对穿刺部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不当、误穿、反复多次穿刺、药液外漏刺激等,会导致穿刺部位出现渗血、皮下血肿、疼痛等情况,加重患者的痛苦[1]。穿刺部位血肿严重者还会出现感染、静脉炎、组织坏死等后果[2]。
  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穿刺肿胀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过程中要保证轻、稳、准[3]。对于发生静脉穿刺肿胀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处理,可采用50%硫酸镁溶液进行湿敷,并外置热水袋,促使血肿消退[4]。TDP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仪器,价格较为低廉,在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另加用黄柏液外敷,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更高(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穿刺局部的肿胀范围较前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充分表明加用黄柏液湿敷可明显减轻患者穿刺部位肿胀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肿胀范围,防止病情加重,导致组织坏死。中药黄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去腐生肌、消炎镇痛的作用,可迅速消除红肿,加速组织生长,促进血肿消退,尤其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中药黄柏、冰片均为常见中药,价格比较低廉,疗效较好,该治疗方案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静脉穿刺肿胀患者的治疗中,在TDP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柏液外敷,可减少患者的肿胀范围,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整体疗效较好,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乔金红,任怡君,李宏.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1):239-242.
[2]谭惠莲,丘丽玉,伍胜丽,等.山莨菪碱湿敷治疗股静脉置管致皮下血肿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04):766-768.
[3]郭淑萍.38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44):67-72.
[4]贾二桃.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智慧健康,2018, 4(32):116-117.
[5]孙绪丁,刘振勋.复方黄柏液涂剂促愈药理活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0,18 (01):34-3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研究计划课题
合同号:Z2017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