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   作者:王锡平
[导读]

王锡平
(安岳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安岳642350)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集的95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和组织样本,病理学诊断确定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了解TTF-1、NapsinA、P63、CK5/6、CK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95例患者中,肺腺癌患者、肺鳞癌患者分别为60例、35例。其中肺腺癌患者TTF-1、NapsinA、CK7阳性率高于肺鳞癌患者,而肺腺癌患者P63、CK5/6阳性率明显低于肺鳞癌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免疫组化检验;肺小结节穿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结果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较高,患者生存率较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大部分肺癌患者首次确诊肺癌已处于肺癌晚期,临床上由于穿刺活检从患者的病变组织中获得的组织量较少,针对患者病情难以确切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分型[2]。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分型,对我院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免疫组化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组织样本,肺腺癌60例,肺鳞癌35例,肺肿物平均直径 3.0 cm左右。研究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对抗体选择TTF-1、NapsinA、CK7、P63、CK5/6进行观察。
1.2方法
  (1)非小细胞结节活体穿刺取样。取样过程中各环节做好消毒,扫描前患者进行多次呼吸练习,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决定患者扫描时姿势。使用低剂量螺旋 CT 扫描选择相应穿刺层面,确定穿刺深度、角度、厚度,穿刺针在患者病变部位局部麻醉后厚度2mm处位于病变部位边缘,按动活检枪,扣动扳机,迅速退针取样。 采用同样方法,在患者病变部位不同方向取样2~3 次。退针时患者屏住呼吸,进行消毒,包扎患者进针点,再用CT 扫描、复查察看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叮嘱患者卧床静养,减少活动。(2)取样标本制备:取得患者活检组织条2-3条,大小0.1 cm×0.1 cm×2.0 cm 左右,分别放置于一滤纸片上,使用浓度为10% 的中性甲醛进行固定,按照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进行处理,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使用标本石蜡包埋,将样本进行3~5 μm 连续切片,对切片进行连夜烘烤,温度37°,使用二甲苯脱蜡,不同浓度梯度乙醇脱水,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进行10 min孵育处理。水洗切片后,放入10 mmol/L的枸橼酸缓冲液内,缓冲液pH值为 6.0,微波仪辐射5分钟取出冷却后放入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 次,每次洗涤1分钟。加入山羊抗血清封闭,再使用微波仪辐射5分钟,保温2分钟,甩去血清,滴加需检测的标记 TTF-1、NapsinA、P63、CK5/6、CK7后,再使用微波仪辐射5分钟,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 次,每次2分钟。加入二抗, 微波仪辐射5分钟,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 次,每次2分钟, H2O2- DAB 显色 5~10 min,磷酸盐缓冲液洗涤,自来水冲洗,使用苏木素进行染核5至10分钟,再进行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进行封固。即用型试剂盒选自迈新生物技术公司。(微波仪功率均使用130 W辐射)。
1.3读取结果
  TTF-1、NapsinA、P63、CK5/6、CK7在细胞中有不同的表达,TTF-1、P63在细胞核表达,NapsinA、CK7在细胞质表达,CK5/6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读取结果根据细胞的阳性数目和着色强度。具体方法如下:着色强度无色为0分;着色强度浅黄色或黄色1 分;着色强度棕黄色2 分。提示阳性细胞数小于10%为0分;阳性细胞数介于10%~50%1分;阳性细胞数大于50%为2分。 上述两项结果分数小于2 分,为阴性;两项结果分数大于2 分,为阳性。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行X2 检验,结果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60例肺腺癌的TTF-1、NapsinA、CK-7表达阳性率高于肺鳞癌,而肺腺癌的P63、CK5/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肺鳞癌(P<0.05),具有统计意义。见表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类型中占比最高,可达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中总要分为腺癌和鳞癌,以及占比较小的大细胞癌[3]。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由于大部分患者获得样本都是活检小样本,难以对部分组织判断组织分型。所以,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帮助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病理学诊断依据腺样分化是癌组织具有的显著特征,形状有腺泡状、乳头状等。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TTF-1、NapsinA、P63、CK5/6、CK7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判断依据。通常情况下,TTF-1、NapsinA、P63是肺腺癌的标记物,能较大程度表达肺腺癌;CK5/6、CK7是肺鳞癌的标记物,表达肺鳞癌敏感性较高。本研究中60例肺腺癌的TTF-1、NapsinA、CK-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肺鳞癌,而肺腺癌的P63、CK5/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肺鳞癌(P<0.05),具有统计意义。
  所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免疫组化检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能够提高辨别对患者肺癌细胞组织分型的组织作用,对肺部周围性小结节提供一定判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勇.血清CA125、CEA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8):2982-2983.
[2]孙逸敏.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8):29-32.
[3]钟世洪.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分子诊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4):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