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读思达”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高秋霞
[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读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状况。本文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其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高秋霞   36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读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状况。本文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其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读思达”教学法;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包括三个环节,即:阅读、思考、表达,通俗讲就是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阅读指的是阅读教材、阅读图表、阅读实物;思考指的是想象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演绎的过程;表达包含语言表达、笔头表达。“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动静相生、沟通交流、充满活力实现高效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准确表达能力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历史作为初中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历史、增长见闻、培养意志品质及实事求是态度的渠道。历史教学实践证明:提倡学生多读历史素材,学会辩证、质疑、思考,对增强学生课程知识储备量及培养其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相一致,这种教学法在保障学生学习的完整性的同时,更易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采用“读思达”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形式宽松、融洽,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自身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二、“读思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背景知识略读,借助学习理解精读
        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通读学习知识整体结构为基础,以学习提示为中心点进行阅读,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形式。所谓略读,其实就是学生用心默读、在眼、脑等多种感官的相互配合下,提高阅读的速度的一种方法,在略读之前,教师要将阅读素材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从中归纳出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综合性要素。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教学中,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人权宣言”,通过略读找出该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核心内容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等,通过略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满足了学习发展的需求。此外,对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精读的方式,深入研究,精读实质就是要求学生以学习目的为导向,仔细阅读,进而深化认知感悟。例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时,教师要求学生以教材提示内容为导向,结合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收集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背景知识及诞生后发生的一系列改变,如宪章运动、巴黎公社的建立、工人运动的形式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等,使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后变化进行彻底性的比较,在高度归纳、概括信息内容的同时,深化学生认知。
        (二)设置情景,引入思考,增强记忆效果
        “读思达”教学法其实可以理解为阅读、思考、表达着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思考再将所得表达出来。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的“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部分时,首先,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天安门歌》的诗歌,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还向学生提供了历史资料,针对这一资料展开教学,如:
        师:“这首诗歌反映了那间激动人心的大事?”
        生:“新中国成立,”
        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让学生阅读碑文进而进行提问。
        师:“请大家分析,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
        生:“分别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自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近代史时期。”
        在师生问答互动中,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加真实、深刻的理解,进而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规范表达,在实践中,发现并进行总结
        人类日常生活和交际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表达,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表达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写出或演示出对问题的认识,针对一些发散性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但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精练性。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制造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例如:“早期人类的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随着人口的增多,若只依靠这两种方式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某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经验,这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原始人类来说生活没有保障,如:在冬天的时候,植物或果实很难找到;一旦遇到像水灾、旱灾一样的自然灾害,面临的将是无法生存;生活场所不稳定致使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因此,学生表达是结合知识储备、经过组织提炼后,转化成自己的思维后,借助语言表达了出来,不仅积累了相关的知识经验,还锻炼了想表达、敢于表达的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思考、表达这一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将获取知识的来龙去脉呈现在了历史课堂中,这充分表明了“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背景知识略读,借助学习理解精读,注重情景教学的设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增强记忆,进而规范表达,在实践中,发现并进行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荣丽.对“读思达”教学法的思考和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20,39(06):98-101.
[2]尚家茗.“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03):14.
[3]张显艳.“阅读、思考、提问”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1(09):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