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秦梓洲
[导读] 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来尽可能提升管理效能,同时缩减管理成本。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重效果、重质量、重过程、重落实、重细节,通过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十八连山镇长乐小学   秦梓洲   655507

摘要: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来尽可能提升管理效能,同时缩减管理成本。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重效果、重质量、重过程、重落实、重细节,通过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
        前言:分析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现状,会发现存在教学规划不合理,教学资源配置不科学的现状,这会浪费一些教育资源。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避免盲目管理、低效管理。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建设校园文化、完善工作机制有着积极意义
        1.1.构建特色管理文化
        在精细化管理中因地制宜比较重要,这也是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效率的前提。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生源有限,所以在管理中更要扬长避短,不能盲目蛮干,这样才能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立足于农村独有的教育资源,要在管理中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思想,以广大师生为管理主体,在教学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第一,设置班级工作组。每天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采取规范检查播报制度,把每一天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流程规范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同时,每个楼层配备执勤教师,负责各个班级的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特长展示平台,并且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来展现学生的精彩稿件和学习精神,让学生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了方便领导掌握各方面的管理信息,及时决策,针对各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查,并且公布和反馈结果,通过反思总结来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中,避免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要立足于自身的情况,才能真正保证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2重视学校的德育管理
        第一,重视对德育工作的监督。学校需要记录和考核各个班级的班会组织情况,检查活动总结,并且提出德育改进要求。组织留守学生谈心会、学生帮扶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完善家校合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能形成远大理想,为建设家乡建设国家做贡献。第三,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形成特色德育文化,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实施日常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征文大赛,感恩励志演讲比赛等活动,发挥学校榜样的作用,同时在家校合作中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活动,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3坚持做好校本教研
        校本教育研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一,做好教师培训。


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教师培训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采用备课组、年级组、教研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第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分析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组织专题研讨、学术沙龙、观摩交流、集体备课、教学评讲等活动,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第三,落实青蓝工程。教师队伍中各个年龄段的就是各有所长,采用老带新的方式,组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相互听课活动。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互学互动,实现快速成长。第四,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教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研活动的磨练和引领,学校要通过教育随笔、教学课件、制作教研论文、教学案例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4全面细化管理内容
        学校管理涉及后勤保障,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想要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就需要把责任落实到人,采用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如此以来,处处有职责,人人有分工,能有效调动教职工队伍的积极性。教学管理精细化涉及作业批改、课堂教学、备课等方面的精细管理,学校要评定教师的表现和能力,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持续提升教学素养。此外,农村孩子往往缺乏约束,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常规教育,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从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上下楼秩序、课间纪律等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做到卫生无死角,每人一片责任区,精心设计花坛草坪图案和名言壁画,用富有文化气息的装饰来点缀走廊[1]。这样才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师生的心灵,让环境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
        5提升管理的规范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规范,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的农村学校管理中,一些教职工缺乏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这样的管理效果较差。因此当前要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可操作实用简明的工作规则,让学校教职工明确规范和自身职责,在管理过程中保持协同一致,共同维护井然有序的学校管理秩序。具体来说。相关的规矩不能过于强硬或者苛刻,需要考虑到师生的生活工作体验和成长需求,这样才能体现规矩的人文性,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并且激活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精细化管理中学校分阶段设定管理目标体现精细的精神,构建精细化学校管理目标体系,尽可能细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如此以来,才能保证子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总目标的指导约束性[3]。
        结论。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能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同时高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精细化管理中考虑到了师生的具体需求,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万学. 农村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44-247.
[2]贾廷旺,刘述贵.农村学校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家长,2020(36):31-32.
[3]茹永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24):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